①
大学刚毕业的小慧最近很苦恼,她最近入职了一家公司,公司里有个同事李大姐连同另外几个同事,下班后总是约她出去吃饭唱K,可是小慧最近准备考在职研究生,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她就受不了,便拒绝了李大姐的邀请,认真地告诉李大姐,自己要读书考试。
“读那么多书干啥呀,你都工作了,读这个有啥用。”
听到李大姐的阴阳怪气,小慧忍不住怼了回去:
“读书怎么就没用呢?”
第二天,作为新人的小慧,就遭遇了老油条李大姐使绊子,小慧欲哭无泪。
对此,我想起了关于孔子的一个著名的故事。
一天早上,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大院门口扫院子。
有一个人来到门前问子贡:“你是孔子吗?”
子贡回答:“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一下,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应该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就给我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着马上回答。心想这种问题也太简单了吧,还需要问孔子吗?
谁知道那个人居然摇了摇头。
“你说错了,一年只有三季!”
“明明是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反驳道。
“肯定是三季!!!”来访者不甘示弱地回怼。
于是两人争论不休,面红耳赤,老半天也没消停下来。
这时,听到声音的孔子,终于从院里走出来,子贡委屈地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沉默了一阵,便诚恳地对来访者说道:“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访者一听,哈哈大笑,心满意足地离去。
待来访者走后,子贡大惑不解地问孔子:
“一年怎么只有三季呢?老师您之前不是这样教的啊!所以这一年里到底有几季?”
孔子回答:“四季。”
“那您刚才为什么回答只有三季?”
孔子抚须大笑:
“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容苍老,它分明就是田间的蚂蚱。蚂蚱这种生物,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的概念。你跟这样的人争论,就算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如果你不顺着他的思路说,他能这么爽快就离开吗?”
子贡恍然大悟。
②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上面那个“三季人”的故事里,孔子很清楚一个道理,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些人,他因为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无法理解对方的头脑中的认知。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修养的成年人都知道,根本没有必要跟思维与你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人争辩太多。
层次不同,不必强融。
彼此之间的意见可以不一样,但是他们会包容那些与自己相悖的意见,而不会执着于驳倒对方。
所谓“君子不争”,并非是凡事都不去争取,而是不做意气之争,不逞口舌之利。
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能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而跟另外一些人交谈,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因此彼此的认知水平不一样,人生经历不一样,知识储备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
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层次一致的人,即使争论再多,都会觉得自己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被自己忽略的知识;
而层次相差甚远的人,争执必然会造成消耗,既消耗了时间,也消耗了精力。这种争执又有何益处?
③
成年人最大的修养,是放弃跟自己层次不同的人争论,然后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分秒必争。
你在你自己的世界遨游,他在他的圈子里打转,互不干涉,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习惯了翱翔天空的老鹰,不需要一头扎进深海里证明自己;住在海洋里的鲸鱼,也不需要在沙滩上搁浅,以彰显自己的适应能力。
如果你要争当一头雄鹰,就应当振翅高飞,如果你立志做一条深海的大鱼,就专心地在海洋遨游,不需要理会井底之蛙和只知春夏秋三季的蚱蜢的叫唤。
最后,再以另外一个小故事做结尾吧。
“大师,什么事快乐的秘诀?”
“不要和愚者争论。”
“大师,我完全不同意这就是秘诀。”
“是的,你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