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说,“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人只有一辈子,不能重来,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不想到盖上棺材的那一天,回首往事,发现自己却没有好好的活过。希望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别人的人生剧本,一方面去领略他们精彩的人生;另一方面,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好好的导演一场自己的人生好戏。
专栏“以人为镜”,今天正式开始。这些人,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现代的普通人;可以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也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每个特别的人生都值得书写,每个精彩的故事都值得讲述。
蒂姆·费里斯在《巨人的工具》中组编了其采访的一两百个各个领域的牛人,接下来三天,我将摘选分享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漫画作者斯科特·亚当斯、美国前海豹突击队队员杰克·威林克和硅谷风投人克里斯·萨卡。
斯科特·亚当斯:发展一个“系统”
亚当斯能够从一个普通的职员成为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者,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亚当斯一直坚持写博客,但是他从不考虑具体某篇文章的收入和阅读量,而是做各种写作技术的测试。这样就可以发现不同话题的受欢迎程度,形成一个系统了。
其次,他的灵感更多依赖于身体,而不是大脑。因为要保持高频率的更新,就必须要有大量的想法作为后盾。所以,他形成了一个流程化的工作:早起清空大脑,忘记昨天的问题,再用今天的信息塞满大脑。开电脑、看新闻、读文章,了解世界在发生什么,然后从中获得灵感和素材。而这些素材的选择,则是“我笑了吗?”“情感有波动吗?”“身体做出了哪些反应”,如果自己的身体做出了诚实的反应,那么别人肯定也会感兴趣。
最后,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系统发展。将一项能力练到第一名是很困难的,但是将2-3项技能都练到前25%确实可以实现的,正是因为他擅长漫画、写笑话和了解办公室文化,三者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也为他的作品呆伯特系列漫画的大受欢迎奠定了基础。
评论:自己现在正在走这条“系统”发展的道路,本科计算机,毕业参军两年,复员后又读管理类的研究生,现在做研究员。如果从好的方面,来考虑,这是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称之为“新计算社会学”。但是,多头发展也有陷阱,就是什么都不精,最后容易成为“四不像”。所以,还需要先博后渊,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故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