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苦

作者: 寻爱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9:16 被阅读16次

有一本励志书《苦才是人生》一直畅销于各大书店。我流连驻足许久,却最终没去碰触。一看书名我便想起了“众生皆苦”的佛语。苦字当头让人看了难免有些不快。但它被被摆在了励志书的行列,我想这肯定不会一本消极的书,作者肯定是想告诉大家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书名我不喜欢,故不愿意翻。

说起“苦”字,大家似乎都是谈苦色变。谁都不想与苦为伍。当下稍有点人生感悟的人似乎都会说“苦”。似乎我们活着就是要与苦争一高下,不是苦消灭了我们就是我们吃掉了所有的苦。

生活五味,酸甜苦辣咸。苦似是生活所不能避免的一味。我们也更享受这一味。为此我们会选择喝茶或咖啡,因为它们能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一种刺激上的快感。从这一点上我们是喜苦的。

然而当苦被用来代表人生时,我们却会如此的排斥。我们说的苦,是一种怎样的苦呢?这种苦究竟有多苦,以至于我们如此烦苦。

把人生说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释迦的一句“众生皆苦”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是释迦错了吗?释迦没错,错的是我们。释迦说这话是超越了人这一个体来看人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幸福和灾难哪个会先来。我们要时刻准备承受生老病死的打击。所以说“众生皆苦”。这是人类的自知智慧。既然我们知道苦,所以就要摆脱苦,离苦得乐。于是释迦通过求学以及苦思冥想,佛学最终诞生了。

不幸的是,愚蠢的后辈,把众生的渺小之苦,等同于个体突破之苦了。于是后辈稍有些智慧的人,便演绎了各种悲苦人生说。

作为个体的我们,无论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会面临人生的各种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困境,没有人可以不流泪不留汗就轻轻松松地搞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最终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付出很多艰辛。方法上的纠正,情感上的取舍,认知上的扬弃。我们每个人都天生有一种恋旧情结,以及对亟待解决问题的期待。两相结合,就会让我们精神上感到不快,甚至痛苦。人们便赋予了它一个“苦”字。其实这种苦,并非是肉体之苦,而是精神之苦,是一种感觉罢了。所以,我们常说的吃苦,其实是一种期待成功的煎熬。

我们的本性都是懒惰的,这种懒惰包括思想和肉体。懒于思考,懒于苦力。曾国藩曾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可见,苦不过是一种懒病。勤勉才是人生,勤克百苦。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的梅花扑鼻香。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生命因奋斗而厚重。别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选择安逸,人生越懒,越贪图安逸,越贪图安逸,苦的感觉便会越发的沉重。你就享受不到勤勉的快乐,奋斗的高尚。

相关文章

  • 认识苦

    有一本励志书《苦才是人生》一直畅销于各大书店。我流连驻足许久,却最终没去碰触。一看书名我便想起了“众生皆苦”的佛语...

  • 认识苦与“苦相”

    我们那个年代过个苦日子,我们人生中也吃过苦,也见过的苦命人。 这里说的,不是那种生活上很苦的人。 苦命, 不是因为...

  • 《次第花开》认识苦

    佛教里说:世间皆苦,《心经》里说:度一切苦厄。 那么什么是苦? 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苦有哪些? 佛教中的苦:苦苦,变...

  • 《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 通过听《次第花开》对佛法有更深的认识。 佛佗教我们认识苦,如何减少苦。首先把痛苦分成三类。苦苦,变苦...

  • 《次第花开》读书笔记

    认识苦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和行苦。 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

  • 一文补足佛学入门

    一、认识苦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

  • 《次第花开》解读

    一、认识苦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

  • 佛系疗愈

    一、认识苦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

  • 以苦为乐——我们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自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的世俗生活都是以苦为乐。换句话来说,我们认识到的苦,是苦,我们认识到的乐,也是苦。 举一...

  • 听书之《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 1.认识生命中的苦(坡道),苦分三类:苦苦,变苦,行苦。八大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识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v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