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捞曝出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民众们纷纷亮出了自己该有的态度:怀疑、批评、斥责、愤怒。随后,海底捞公司也以其一贯擅长的套路,迅速作出回应。以一篇透着处事果断、刚性有余气息的事件通报,缓解了舆情一边倒的“颓败”势头,继而又出一篇诚意恳恳的道歉声明,将海底捞公司的态度明确示众:及时处断,表达歉意,接受监督,欢迎原谅。
自此,大多数民众居然开始“欢呼雀跃”,对海底捞公司的所作所为,从舆论斥责转变为鼓掌点赞:“公关满分”、“良心企业”、“必须原谅”……好吧!广大民众从一开始的愤慨之中,已然平稳过渡到了安然无恙般的原谅,舆论反转之快,令人咋舌!
说实话,海底捞算是餐饮行业内的“标杆”之一,服务与质量从未见过较为恶劣的差评,在餐饮选择上,相较而言,也是信赖多多。此次,它脏乱差的后厨问题暴露于众,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在海底捞内爆炸,与其高大上的往日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许对一般企业而言,搪塞装傻,无赖流氓予以应对是常有之态。而海底捞的应对,显然较为成熟,且拿捏准确。不得不说,海底捞公司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公关能力与公关套路,确实值得广大同行乃至其他公司学习,可算危机公关中的成功案例!
可细细想来,好像不能就那么回事!海底捞如何做,至少目前其态度是对的。但从舆论斥责到舆论点赞的反转,又不禁让人深思:善良的消费者们,到底需要什么?——一个成功的危机公关,还是一口安全的饭菜和一副干净的碗筷?自不多言,当是后者。可是在该事件中,诸多民众却把一个公司该有的分内之事,过分上升成一个企业尊重媒体,尊重顾客的“负责任”的圣洁形象。仅仅一个不拖沓、稍显负责的声明,一些人就转向唱赞歌,呼英明,感动得一塌糊涂。
收买,好像从来都只要头脑发热,而无需过脑思考。
不禁唏嘘,食品安全,顾客健康等关系重大的事情,却突然埋没在了点赞、感动之中。食品安全问题,在我们的周边已不是偶发事件,社会角落各处皆见,可却总是频频曝出,每每沉寂。我们都只会愤怒一阵,然后安静承受,大方原谅。海底捞这次满满体现出的“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的诚意举动,也再次收买了诸多善良的消费者,他们好像忘了上几秒自己还在愤慨。
是的,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企业,管控失责也好,人员参差也罢,或者其他借口,都可以用来解释,但其背后隐藏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始终不痛不痒,被我们所忽视,认为整改了就好了。可谁又知道,他们到底是屡教不改,还是痛改前非呢?是的,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与企业的自管都是关键,但消费者的“记仇”式监督,不应该有所体现吗?其实,在市场经济下,妄图用行政监管和企业自监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简直是不可能的,行政的天然滞后性,企业的趋利宽松,使得双管齐下成效甚微。况且,行政上的后天失位,也是屡见不鲜,很难寄希望在缺乏消费者参与监督下,能够妥善解决。
海底捞后厨卫生事件,民众更多的是学会记仇,而不应该是原谅。海底捞的危机公关于诸多民众看来,是在拯救口感,可能在内心窃喜的海底捞公司看来,却是拯救了消费者的钱包,延续了红利。记仇,不是反复咒骂与诅咒,而是将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放在显微镜下去审视,不容忍他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犯错,在卫生管理上松懈。他们每一次曝出的问题,要像记住仇恨一样去鞭打他们,容错机会越少越好,直至零容错。只有这样,不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才会被消费者埋葬,否则只会继续暗地坑害。
关于该事件,新京报评论用了一句话,觉得说得很对:“底线越高,容忍度越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得到解决。”记仇,就是容忍度低的意思。
以前都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希望从该事件后,“记仇”的我们以后可以斩钉截铁地喊出:你丫别忘了食品安全问题!
作者:朋礼松 浙江允道律师事务所
2017年8月28日凌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