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未明学院
昨天,小明正在督促学员在Python、SQL等学习营打卡,忙着汇总学员的学习成果。看着学习群里提问答疑、分享心得的消息,小明突然有种这个世界已经“人人都会数据分析”的错觉……
咦,如果真到了“人人都会数据分析”的时代,尤其当以下这些职业和数据分析的超能力发生碰撞,那会怎么样呢?
叮!小明脑洞Time!
注:下文所有场景皆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1、侦探
今天就是要求破获“2.30特大纵火案”的截止日期,但侦探福尔摩明还没法在嫌疑人A和B之间做出抉择。
虽然B的动机更明确,家中也的确搜出了纵火工具,可是却有不在场证明:B自称案发时间她正在家里敷着面膜休息,期间快递小哥敲门,她取了个快递就再也没出过门。
“那个快递小哥说话支支吾吾,很可能被收买作伪证了。”听到下属的怀疑,福尔摩明突然想到了什么:他调来B家里人脸识别的数据,发现当时的识别率并没有任何变化。他终于露出了笑容:凶手就是B!
当人敷面膜时,门口的人脸通过识别率会骤然降低。
反之,当时的识别率毫无变化,说明B没有在敷面膜。只有凶手会掩盖如此重要的信息,所以B一定是凶手。
02、某宝母婴产品店主
大促在即,店铺希望通过广告定投再创销售佳绩。办公室里,店主马小明合上了刚递来的定投方案。要签字确定吗?他有些迟疑。
这次大促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是否能进行业务扩展,因此他格外上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马小明决定好好检查一下。
仔细核查后他发现,用于确定接受广告用户名单的数据指标太过单一,思考了一会儿,他又引入了用户连接的wifi信息、用户地址5公里内商店信息等。
一番分析后,看着新确定的用户名单,马小明才终于放心地在方案上签了字。
了解wifi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用户画像。
比如,当用户近一年来连接了300次某小区的wifi,200次新街口某写字楼的wifi,50次某幼儿园附近超市的wifi,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需要带孩子的上班族。
而掌握用户地址周围5公里内的商店信息,是为了判断用户在网上购买母婴用品的概率有多大,以及如果要上网购买母婴用品,那么他可能有哪些品类、质量、价格的需求等。
03、律师
这是律所碰到过的最棘手的案子。
该怎么证明我们的当事人无罪呢?他说自己案发当晚在家玩手机,有人证说只能看到他家有个人影,却不能判断那就是他。
律所不得不请明大状出山。明大状了解完案情,听了陈述,思忖片刻眉头便舒展了。他向当事人详细了解了他当晚使用过哪些app,相应的浏览时间大致是什么时候。“我想,我找到不在场证据了。”明大状笑着指了指手机。
访问习惯其实是判断用户身份的重要指标。
点击屏幕的轻重、使用浏览器的偏好、是否经常使用退格键、总爱输的错别字等等都是在数据世界塑造着独一无二的你。
因此,只要案发当晚的该手机用户的行为习惯与当事人之前的特征一致,就可以证明当事人没有作案嫌疑。
04、银行员工
一天上午,一名衣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来到柜台前,要办理借贷业务。这个客户谈吐不凡,彬彬有礼,还提前准备好了申请材料,同事瞧了一眼说这个应该能办吧。
Ming看完了材料,似乎也没问题,“就不知道他能不能过这一关了”,于是 Ming调出了这个客户的手机app信息……
“这个月第213个了”。说着,Ming在申请表上画了一个×。
其实,手机app的安装信息、使用数据等能够透露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社会地位。
这些数据说的话要比递交的材料更真实。通过分析app授权得到的信息,可以推断这个用户的毕业院校、工作类型、兴趣爱好、当前收入。
甚至还能够由此判断人的品质:当用户下载了诸多理财、学习类产品,却几乎没有打开过,那么他就很可能是个虚荣的人。
05、情报工作者
秘密明作为秘密国最著名的情报工作者,经常能够搜集到其他人无法获得的情报。有时,连亲赴一线的侦察兵都难以获取的信息,秘密明都能够手到擒来。
而让秘密明一战成名的,正是半年前那件事……
战火连绵,获取敌方军事基地的位置信息是获胜关键。但敌方的信息防御措施做得天衣无缝,秘密国的不少情报专家都败下阵来。而秘密明只是下载了几个健身记录软件,不到十分钟就破解了敌方军事基地的位置。
一般健身记录软件都会提供跑步热力图。
在战区,一般的民众不可能进行有规律的高强度运动。
所以只要捕捉到地图中明显的、有规律的行动路线,那么几乎就能够确定这是敌方士兵的行动路线。当然,找到基地位置也就轻而易举了。
脑洞开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数据分析的神奇魔力?其实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分析技能真的能“点石成金”。
你还能想到什么利用数据分析开挂的例子吗?欢迎告诉小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