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希望》5
焦点解决比较相信人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改变持续在发生。
所以我们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看来访者,而非以给他贴个标签固定的,就认为他就是怎么样。
以问题为焦点的咨询取向,看重的是探索黑的部分。比如抱怨问题缺点。实际生活中,面对孩子,但是我们可能更多的会看到黑的方面。而SFBT探讨的是白的部分,就是目标资源优势进展等等。我们会更多的跟他去确认他想要的是什么,他拥有什么。他能做点什么?
传统的问题取向会更重视顿悟。通过去谈去聊,让他能达到顿悟。焦点解决更重视的是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去反思,去带来更多的变化。通过行动带来良性的循环。
就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在事上磨磨。去行动,去做事儿,事上磨。磨多了,很多感受就出来了,变化也就出来了。别光在那坐而论道,坐而论道的话,改变是很困难的。阴阳太极图说明白的多了,黑的相对就少了。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关注白的,关注什么就会强化什么。什么就会变多。
即使黑的没有变少,但是因为白的多了,所以黑的比例。也会变小,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更多的去学会关注白的部分,强化白的部分。去探索白的有哪些?白的这些怎么得到的?这样白的部分就会越来越多。然后黑的整体就会变小。
焦点非常看重当事人到底想要什么。
并且要非常具体的去谈他所想要的实现之后是什么样?会跟现在相比有哪些不同?
要把来访者当专家,探讨出来他想要啥,他拥有啥,他能干啥。然后推动他去干,带来变化。这就是核心假定,咨询的目标是由当事人所决定的,不是咨询师决定的。咨询师的任务则是以尊重的、合作的、不评价的姿态,完全的交给当事人自己,相信他才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
咨询师在当事人价值观以及其逻辑推论的参照框架运作内。针对当事人所遇目标,协助其建构出具体化、正向化、行动化、情境化的小步骤,并平稳的一步步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