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说,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时不时地会出现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然后引发身体的反应,比如心跳加快、恐惧不安或有点后怕,或称之为心悸。至于是什么,就是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
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你会说:“嗯,你刚才说到“迷迷糊糊”,还有担心、害怕的感觉,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就在刚刚的那一瞬间,迷迷糊糊时候跳出的是什么事情?——自由联想。
如果说,你说:“没有想到什么”——阻抗,防御,不想说,或动力不足;那就得绕道走,先建立咨询关系,从农村包围城市,先说说其它的东西,所以,咨询师是要擅长提问题,而不是自我猜测。而且还需要有耐心,很多人嫌咨询费贵,这边又有阻抗,咨询师其实也是蛮耗神的。
如果对方说:想到了“XXX”,那么就安静,认真地听对方说,并扑捉到可以工作的地方,把迷迷糊糊的感觉进行澄清、进行确认、进行赋义等工作。
“迷迷糊糊”的感觉想到什么——一定是有东西的,只不过是否愿意说而已。
小时候,家里早起,去集市上卖猪仔,也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原因,父母要离开,留下小孩子的他,守在那个臭烘烘的猪仔市场里,那是一条狭窄的长廊,然后有一排长长的木凳,猪仔放在前,人站在木凳后,或坐在木条凳上。那个时候还要缴税,公职人员拿着税票过来,要卖主纳税。
其实,久远的事情,早已记得不清不楚了,正是因为不清不楚,所以才迷迷糊糊。
在猪仔市场上,记忆中隐约藏着秘密。公职人员过来纳税,父母离开了,小孩子守在那里,缴纳不了税,在那个时候,定然会被恐吓,比如没收,比如赶出去等等,或许父母在摊位,也依然因为收税人员的态度,或费用比较贵,或连猪仔都还没有卖出去,就要出税等而引发抱怨与不满,引发幼小的心灵留下的不好的体验。又或因为卖猪仔的一些繁琐事情,导致父母吵架,怄气等。
而幼小的心灵在没有得到正确认知的前提下,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的不好,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因为自己没有钱,导致公职人员生气,那么,落下害怕公家单位的人员;因为无缘无故承接了父母吵架的情绪,会认为自己坐在板凳条上,没有处理好事情,是不对的,或惊慌失措,坐立不安。当出现这种情绪后,为了避免再引发其它的问题,把这些情绪死死地包裹着,并且还要装着没事一样,或者在心里上远离这些是非,产生情绪情感的隔离。
当然,更为要紧的是,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或许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类似的经历,在没有得到修正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叠加,一旦遇到类似的场景(触景生情),于是,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并不断地如滚雪球一样的滚大。
然后,虽然时间过了很久很久了,而那种没有处理的感觉,却会随着某种情景再次出现,便是那模模糊糊的感觉。
新的精神分析,在“不猜测、不分析、不预测、不假设”的情况,就是需要对方进行不断地说,把说不清楚的事情,重新说清楚,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不断地确认、澄清和赋义及强化,迈过心中的那到坎,并在遇到类似的情景下,能够用新的模式去应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