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到一些社会现象,就会悲观地感叹这是丛林法则,仿佛自己明天就无法生存了,事实上没有这么严重。
丛林法则来源于达尔文的演化论,是演化论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演化论的原则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不代表强者才能生存,弱者一样可以生存,甚至弱者可能更适应环境。强弱可以转化,代表穷人仍有机会,这是自然法则,对于这一点我们无需自卑或者自傲,因为普遍的规律不以个人而改变。丛林法则也不是至高的法则,有的人这样宣扬,只不过是制造焦虑而已。
丛林更像一个生态圈,弱者是大多数,从个体的角度看,弱者不能生存(或者被侵害)的概率比较低,例如蟑螂是最低端的物种之一,已经生存了超过三亿年,人类是最高端的食物链,生存不过才几百万年。只不过如果想要成为食物链的更高端,无论是什么物种都是很困难的。
有些人又去了解到有人归纳出所谓的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但是很可惜这些人最后还是得出悲观的认知,这是不深入思考和系统考察的结果。
竞争与合作是不管在哪个法则的层面上都是需要的,人皆有所用。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常态。
即使是在信奉丛林法则的情况下,也有两种方式能“赢”,就是取之于两端,要不足够“强壮”、要不足够“智慧”,一种以力取胜,而另一种以狡猾取胜。
我们是社会主义,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我们必须深信我们的宗旨。坚定不移,信奉他,维护他。
不管哪些法则,不管身在何处,甚至身处何地。变化是永恒的,适应变化永远是需要的能力,提升自身能力与智慧,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
我们5000年的文明也告诉我们,人定胜天。我们的基因自带有这个豪气,追求卓越,适应环境;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