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张一鸣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事业单位家庭,与事业单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束不同,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给了张一鸣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在小时候就能自主决定人生方向。
报考大学那年,张一鸣选择了南开大学。
至于为什么选择南开大学?下面是他当年自己的分析:
① 最好在北方,冬天会下雪,因为没见过,想玩。
② 想独立,离家远,不能让父母突然跑学校就能来找我。
③ 综合性大学,不要像中科大那样偏专科。
④ 男女比例不要太失调,方便找女朋友。
⑤ 靠海,因为喜欢吃海鲜。
几个维度综合起来就是:
一个冬天会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滨海大都市。
多数学生都是高考完了才会想着去选学校填志愿,张一鸣说他在高二时就把这些事情都给想过一遍了。
张一鸣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往他想要的地方去,不浪费时间,所以填报时很干脆,没问老师也没跟家长商量。
---
其实,很多长辈在给子女报志愿的时候,都存在一个传统的误区,什么误区?好就业。
究竟怎样算是好就业?究竟什么样的专业就不了业?
4年前的热门专业,4年后还会是热门吗?
都说机械好就业,周围的男生全报了机械,那我也跟风报个机械?
都说材料难就业,那你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专业不行?还是人不行?
仿佛你此刻报的志愿,只是为了4年后的好就业,为了一个稳定的工作,为了一个铁饭碗,为了可以还房贷,为了相亲,为了方便结婚,为了生孩子,为了成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
18岁,正是无限憧憬、无限创意、无限知识渴求的年纪,千万别让一个笼统的“好就业”,把你的才华扼杀在摇篮之中。
有一种东西叫格局,请把它打开。
那,咋打开?具体怎么选?
两个大原则:1,内心渴望;2,未来发展。
先问问自己,你内心到底喜欢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对自己有没有一个简单的规划。
如果你说有,就像张一鸣那样,知道自己要什么、大概去哪里、想体验什么、想见什么人......
恭喜你,很棒很哇塞,顺着你的心走吧,错不了,就算错了,八成你也会自我纠正,最后记得苟富贵。
如果你说没有,“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么同样恭喜你,因为你很正常,这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问问周围的人,同学、家人、朋友,看他们对你的印象是什么。
在他们的眼里,你有什么闪光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什么能展现某些天赋的活动事件。
然后你顺着他们的印象,回忆回忆,自己是不是对某样事物感兴趣,会表现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热爱与满足?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职业性格测评,利用这些工具来进一步了解自己。
然后把这些评价结果叠在一起,找到共同的那一部分,再思考以后的选择。
至于第二点,未来发展,其实有点玄学的味道在里面。
举个简单例子,男生都爱报机械,那机械里面就有传统制造方向和智能制造方向,结合当下社会的万物互联发展趋势,你觉得哪个更有前景?
傻子都会做选择。
但话又说回来,当下的热门,能保证未来还是热门吗?不好保证,所以还需要什么?
需要你步入大学后,持续学习,从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然后必要时,果断做出调整。
这也就回到了一开始,为了单纯的“好就业”去选择志愿,是有多么单纯。
其实大学就是个修罗场,你的任务就是努力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包括但不局限于:
体魄、认知、见识、胆量、知识、思维。
当你在四年里做好了这些,当个人得到真正实在的发展,你会发现,所谓的工作,只是额外的回报而已,而且,不止一份。
千万记住,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去上大学。
而不只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搬砖工作。
别让四年后的锚,拴住了你现在还未启航的理想之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