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品生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小学品生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用。通过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培养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的、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品生课程教学尤其如此。在品生课教学中,要经常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践经验,分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
调适心理,教育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而耐挫力差,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学生就会产生愤怒等富有敌意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孤独感,失去精神寄托,甚至绝望,感情失衡,寂寞惆怅,苦闷,冷漠,无所追求,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兴趣,或者是仇视一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极端。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品生课中,我们要深研细研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教育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消除心理障碍。教育学生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阳光的心态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对以后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益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