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现行标准下,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在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既要毫不放松地保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又要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此情形下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需要抓住重点、难点,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以毫不松懈、咬紧牙关的干劲,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在于精准扶贫。以精准为引、对症下药的精准扶贫才能实现真正脱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亿多农村贫苦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让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绝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在40年间摆脱了绝对贫困,生活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我国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2013年11月,领导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此后,精准扶贫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解决现有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做到我们常说的“一个都不能少”。
精准扶贫的标准,有两个方面:第一,贫困人口的收入要超过贫困线。第二,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其中,“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不愁吃,主要表现为既要吃的饱,又要吃的健康、有营养;其次还要饮水有保障。不愁穿,是农户有能力自主购买衣物,做到四季有换季衣服、日常有换洗衣服。在获得义务教育方面有保障,是指家庭中的适龄儿童(一般15周岁以下)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必须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最主要是让农户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具体措施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要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看病报销比例;提供慢性病救助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等。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要保障农户家庭的住房安全。不能让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要通过维修、改造,或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提供保障性住房等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之下,我国精准扶贫成效斐然。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七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300多万,平均每年有1000万人以上顺利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是2013年的1.9倍,年均增长11.3%;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居住安全、厕所卫生、饮食安全等情况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网络、道路硬化以及公共交通情况有了明显进步,截至2018年末,贫困地区的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卫生所的设施条件和从业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正处在夺取全面胜利的紧要关头。越到最后关头越要绷紧弦、铆足劲,丝毫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加务实精准的举措推进脱贫攻坚,要一鼓作气,拿出百倍的干劲,全力冲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社会进步史上树立起不朽的时代丰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