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李白《远别离》:舜囚禁尧,又被禹暗杀

李白《远别离》:舜囚禁尧,又被禹暗杀

作者: 词苑拾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22:16 被阅读0次

    尧、舜、禹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三位圣明君主,传说天下在这三个人的治理期间,政治清明,君民和谐。尧执掌天下的时候,舜以孝闻名,尧给舜设置了重重考验,舜全部通过了,尧因此而把天下禅让给舜,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舜当政后期,又因为禹曾经治水有功,又把天下禅让给了禹。这三人一脉相承,都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品德才能执掌天下的,自古以来就传为佳话。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人真的能抵挡住权力的诱惑吗?中国历史这几千年间,有多少人为了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斗的头破血流、家破人亡,甚至不惜兄弟反目,父子相残。权力握在手中,真的能因为别人的德行高而轻易让出吗?仔细想来,政治上的事情,怎么可能会这么高尚,没有流血还能称之为政治吗?

    其实,尧、舜、禹的光辉形象只是存在于正史之中,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流传下来的史书对尧舜禹的高尚形象做出了质疑。西晋时期因为盗墓的活动曾经出土过一本《竹书纪年》,这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三家分晋后由魏国史官继续编写。这本书中记载的尧、舜、禹情况和正史中的光辉形象完全不同,根据这本书来说,尧晚年德行衰退,被舜秘密的关押起来,后来舜又将尧流放了,也就是说,舜是依靠政治手腕夺得帝位,根本就不存在禅让。

    李白有一首诗也有相同的观点,李白认为一旦君王失去了贤良的辅佐之臣,就会像龙变成鱼一样,如果奸臣得到了权力,就会像老鼠变成了老虎一样。李白也认为,尧是被舜囚禁起来的,而且,舜最后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在南巡的时候死在了九嶷山的荒野之中,死的不明不白,连坟墓都找不到在哪。如果用这种看法来推想,舜死后禹继位,嫌疑最大的就是禹了。李白这首诗就是《远别离》,全诗如下: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这首诗的后半段即是对尧、舜、禹的质疑,尧有可能被舜囚禁,舜有可能被禹暗杀,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权力,在权力面前,又有谁能按捺住自己的欲望呢?政治不分时代,都是一样的残酷,不会因为古人淳朴,政治就会仁慈,这完全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生态圈,稍微出现差错就会坠落万劫不复之地。

    不过,李白的这首诗并不是作为不能作为史料去研究,只能作为一种佐证的材料。李白这首诗是其实是借古言今的,通过对古代传说中的圣贤君王的刻画,警告当时的统治者唐玄宗。如果身边没有志虑忠纯的贤良之臣,权力又落到奸臣手中,情况就会非常危险,可能要和被幽囚的尧、被暗杀的舜一样。后来果然爆发了安史之乱,玄宗不得以逃亡至四川。

    李白这一生虽然表面潇洒自如,但其实心中非常关心政治,即使身在江湖,依然随时关注这朝堂上的变化。李白敏锐的发现了潜伏着的政治危机,但是自己人微言轻,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就像诗中写到:"我纵言之将何补?"一样,即使喊破喉咙,也没有人会听自己说话。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写诗,那就写一首诗,祈祷这首诗天下闻名,圣上自然也就能明白自己的危险处境。但这样做的又能起到什么效果呢?玄宗最后还是"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落魄逃亡。

    诗评家对李白的这首诗评价极高,素有"最具楚人风"的赞誉,这首诗感情真挚,感染力极强,细读一遍,就能感觉到那种言之无补的窒息感,也会为李白而愤懑,为玄宗而惋惜。这种情绪,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之下,被表现的更加深邃,魂迷意乱的表达和无比清醒的预言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展示出强大的无穷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远别离》:舜囚禁尧,又被禹暗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fg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