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对斯大林的印象都是暴君形象,象征力量与毁灭,似乎跟学问绝缘。事实恰恰相反,斯大林从小好学,兼之头脑聪明,因而有着极高文化素养。
童年时的斯大林有过一阵子殷实生活,可惜好景不长,他父亲的鞋匠作坊在维持几年后破产,家境从小康直奔贫寒。全家在温饱线上挣扎,上学变得遥不可及。后来斯大林得以入学,全赖有位好母亲。母亲想他长大后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神父,因此不惜到处求人找门路和借钱,孜孜以求把他送进教会学校学习。在母亲奔忙下,斯大林终于得以上学。
上学后的斯大林,很快表现出聪明天赋。无论学习,还是唱诗,都极为出色。上学后,斯大林对待学习便一丝不苟。据他老师回忆,斯大林从没逃过课,也没迟到过,目标总是第一名。因此成绩很好,一直保持高分。
在学习方面,他不但对自己严格,对同学也严格。平时喜欢帮助差生学习,曾规劝同学,“天天向上,不然你会成为人生的失败者”。每当他做值日生,总会把那些偷懒或迟到的人记下来,以致于同学给他起了个“宪兵”的新绰号。
除了学习成绩好,他唱诗同样优秀。在学校里,他进了唱诗班,很快便脱颖而出。后来他的音乐老师回忆说,他有着“优美甜蜜的嗓音”,歌声令人陶醉。因此,他往往是独唱的第一人选。另外,斯大林在绘画和表演上也有着天赋。尤其是表演,不但学生时代参演过戏剧,让观众哄堂大笑。长大后参与政治,同样熟练运用表演技巧,不断切换面孔,在政治斗争中牢牢掌握主动。
斯大林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如鱼得水,自由快乐。然而厄运却没忘记他,突然找上门来,企图将他毁灭。12岁那年,年初的某一天,刚走出校门的斯大林被一架失控马车撞倒。车杆砸中脑袋,车轮轧过双腿。他受了重伤,被送到第比利斯治疗,辍学长达几个月。好不容易性命保住了,腿却落下了残疾,从此走路一瘸一拐。
然而苦难还没结束。他那酗酒父亲突然出现,从医院把他拽走,送进第比利斯的鞋厂当童工。父亲一直反对他去上学,只想着让他继承自己衣钵,做一名鞋匠。鞋厂环境极其恶劣,空间阴暗潮湿,气味令人作呕,工资微薄。年幼的斯大林在那里做搬运工作,每天来来回回,单调枯燥。
幸运的是,母亲不久后带着老师和邻居出现,把他从父亲手中解救出来,带回哥里上学。回到哥里后,心力交瘁的斯大林又得了肺炎,大病一场,几乎就要死去,最后在母亲的照顾下挺了过来。他母亲后来说,即便在昏迷中,斯大林还时常呓语,心心念念要去上学。
历经磨难后的斯大林重回学校,成绩一如既往地优秀,同时也变得更加叛逆了。他结交了思想激进的新朋友,开始接触政治,关注穷人困境。在新朋友影响下,少年斯大林阅读了许多书,包括不少学校封杀的禁书。他尤其喜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几乎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大量的阅读,让他发现新世界,原来的信仰渐渐动摇。不久后,他变更了一直以来的梦想,从成为神父,变成了改变穷人境遇的官员。
这一时期的斯大林并无什么惊人举措,也没再遇到什么苦难。只是默默汲取着书本中的知识,积攒着自己的精神力量。3年后,斯大林以优异成绩从教会学校毕业。母亲为斯大林的学习成绩骄傲,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他送进最好学校,继续学业。母亲四处奔波,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他送进第比利斯的神学院,接受当地最好的古典教育。
进入神学院,是斯大林人生中极为重要的时刻,他的求学之路将迎来高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