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需要常拂拭心中的镜子

需要常拂拭心中的镜子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8-04 15:40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你问为什么那些有成就的人,他们能够很快得出自己对事情的判断,而且恰好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呢?这是不是他们真的预想了所有情况,庙算到家。


那有这样好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对所有问题得到自己的分析结果,更多是来自直觉的判断,以及部分对事情的恰当分析,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视野有限。

可是那些有成就的人,所谓的圣人级别人,怎么能够做到事事不马虎,件件有着落呢?更多的是他们关注了自我心中的标准,对确定的事有自己正确思考方式。

你见过一个每天都被妒忌,羡慕,仇恨,纠结的人获得极高的成就吗?大概率是陷入自我的陷阱之中,而不自知。而那些有成就的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多具有的重要的特点就是专注,关注自我,同时善于发挥他人的价值。

关注自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关注自我的善心,良知,更是一件不普通的事情。

有人争辩,“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浑然无一物,何处生尘埃”,不将事当做事,在空中找寻,等于水中写字,在空中绘图。如果要在这样的人生中度过,敷衍自己的生命,那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想要获得丰盈的认知,创造自我的价值,需要经常关照自我,询问善恶缘由。

镜子明亮,一旦有东西出现在镜子前面就能有所感应,没有东西能够不被照到。镜子过去所照的东西不会滞留在镜子里,未曾照过的东西也不可能事先就存留在镜子里,这是后世儒者的说法,与圣人的学问相距甚远。

周公制礼作乐、教化世人,任何一个圣人都能够做到的事,尧和舜为何不如此做,却非要等周公来做呢?孔子删述《六经》流传万世,圣人都能做的,周公为何不先做,非要等孔子来做?因为圣人只是在特定的时机,才会应对特定的事情。


因此,做学问的人只要担心镜子是否明亮,不需要考虑事物出现在镜子前面时能否照见。探究时事变化,像是拿镜子来照。然而,为学之人必须先下功夫,使自己心如明镜。为学之人只要担心自己的心不能明亮,而不必担心时事之变化无法穷尽。”

王阳明说:“圣人做到像尧和舜一样就足够了,但在尧舞之上,善也还未穷尽;恶人做到像桀和那样就十分可恶了,但在桀和之下,恶也并未穷尽。假如桀和不死,恶难道到他们那儿就终止了吗?假如善有尽头,周文王为何会看到大道,却还像没有见到一样呢?”

他的弟子陆澄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日:“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已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翻译成白话文,陆澄问:“静守时感觉不错,但遇到事情就感觉不同。为何会如此?”先生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在静守中存养,却不去努力下克制私欲的功夫。

这样一来,遇到事情就会动摇。人必须在事情上磨炼自已,这样才能站得稳,达到无论静守还是做事,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定的境界。”

相关文章

  • 心是明镜台,明镜惹尘埃。尘埃常拂拭,拂尘长青苔。

  • 思考有本之学(2)2020-10-10

    张居正说:譬如镜子昏了,磨得还明一般。 镜子被水雾挡了,擦一擦,再次能照了。 勤拂拭,时常擦亮自己。 明明德的关键...

  • 论学习

    夜半鸡鸣常早起, 寒冬腊月犹日思。 时时勤拂拭书卷, 智慧功名纷纷齐。

  • 一块抹布

    拂拭山河应有用,心如抹布亦无妨。 自污才可常清净,偏向尘埃解放光。

  • 灵台常拂拭,勿使落尘埃

    前不久听樊登读书讲《扫除力》 ,很受启发,近几天打扫卫生很是花了些力气,每天拖地不说,今天还跪在客厅里吭哧...

  • 拂拭

    今日分享 拂拭 为什么还要老生常谈的去再一次提醒自己去抓住重心呢,为什么再一次的警醒自己,让自己去剖析自己呢,因为...

  • 《拂拭》

    〔文〕执直之智 我们遇见自己 唯有死神降临之时 可以说 人的一生即是人生 在生活里 我们 每一个人 都在 用一种叫...

  • 拂拭

    此时此刻,问我是什么心情,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出了,只是深深陷入这种无尽的情绪黑洞里,任由棉絮状的思维缠绕了,又分开,...

  • 拂拭

    五祖弘忍要觅传衣钵的弟子,弟子们各做一首偈,首座弟子神秀作诗曰:“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沾尘埃。...

  • 拂拭

    昨日,看着阳光好,草色青,新叶油绿,有朋友在群里喊一声,就心动前往。 午饭间,提及小时发生的事。也是,在某段时间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需要常拂拭心中的镜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gv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