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开书页,看到作者那海一般蓝的夜晚的房间,看到那句熟悉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睡得挺早”,就想起十年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睡得很晚的时光。
我常常凌晨三四点钟才会去睡,第二天中午起床,开始半天的生活。那时候我一个人住在寝室,哪里也不去,常常好几天也收不到一条短信,如果赶上假期,会连续几天都没人说话。我甚至一度幻听,会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听到手机发出响亮的短信声,翻开盖子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但有时候,说不准是几点几分,我可能正在看书,或是正在饮酒,或是正在打瞌睡,我的座机会突然响起,是真实的铃声,像梦境般真实。我拿起话筒,那头会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
“HI,你在呢。……(沉默),那,请读一下第XXX页吧。”
于是,我会拿起译林出版社那套上下册、共1809页的小字本《追忆似水年华》,翻到那一页,或是像入戏般抑扬顿挫,或是如置身事外的旁白,有时沾沾自喜,有时娓娓道来,为她读完那一整页。
她就那样听着,我不知道她是拿着话筒还是手机,在室内还是户外,拿着一杯酒还是一盏茶,开着灯还是熄了灯。
读完后,偶尔我们会聊些什么,多数时候就是沉默,彼此听得到电话那头的呼吸声,直到最后彼此笑一笑,把电话挂掉。
我们直到今天也没有见过面。后来,再也没有了为她读这本书的契机,而我也再没有翻开过这本书。
因为,《追忆似水年华》,或者更准确的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在我看来只有一种阅读法,既不是从头读到尾(几乎不会有人这样做),也不是睡前翻一两页(你会翻一辈子,不忍释卷,从而很快度过短暂的一生),而是为一个愿意听你读随便哪一页的人去读随便哪一页。你哪怕像这样只读过一页,这本书就可以算你“读过”了;而你如果张口就说这是一部“意识流”的作品,那我判定你应该没有读过。
这本书里哪里有什么故事呢?或者说,这本书里怎么到处都是故事呢。就像生活本身。
那段时间,我因为要写影评,看了当时所有能找到的艾曼纽尔·贝阿的电影,发现她还演过1999年版的《追寻逝去的时光》。这是一部蹩脚的电影。如今我听说还有一部新片,但我并不想去看。因为,电影太过写实了,我们去看那个时期的绘画,那些印象派的画家们,去听德彪西的音乐,都不是这些电影镜头所能捕捉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