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接近年底,很多人都在复盘总结,看到群里有朋友说自己今年做了多少多少事,我脑子里转了一下,读书、英语阅读、背单词、写作、锻炼……其实我今年也做了好多事啊,怎么回想起来却有一事无成的感觉?
分析下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目标不明确。我不爱做计划,所以年终时没有可以对照总结的标准。
第二,规划性不够。凡事随性而为,做一点是一点,没有系统。
我在10月份开始接触有意思读书会,用两周读完一本书,第一期结束后惊诧不已,发现自己居然可以那么快的读完一本书,并且写完三篇感悟。这样有计划的读书还是第一次,完全破解了过去我读书看一半扔一半的烦恼,让我意识到虽然读书对我来说是开心又有趣的事儿,但是还得用合理的计划给自己加压,保证时效和质量。
第二期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我更加深入的思考生活、工作和选择的很多事。以前总觉得内心压抑,前路迷茫,现在看来,压抑是因为不了解真实的自我,迷茫是因为不知道该坚定什么。
这本书不是心理学书籍,却给了我探索内心的指南针,我在书中看到自己的某些坚持没有错,也看到了有缺失的地方。作者史蒂芬·科维被誉为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他说,书中给出的七个原则并不是自己的原创,它们始终存在在人类的良知与常识中。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是真正有益又美满的,但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达成。我们身边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内心对于良知和常识的判断,进而影响人生的走向和幸福与否。
二
初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书名,会觉得这是一本教授如何做计划、提高工作效率的书,其实不是,它讲述的是——人们如何才能坚定的做自己、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美满的人生。
在学习七个习惯之前,我认为读者应该了解一些更基本的知识,包括什么是自我思维、思维和行动的关系、行动的目的。
什么是自我思维?书中说,“凭借自我意识,客观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过程,就是自我思维。”简而言之,能够客观的分析自己,就是自我思维。
这种思维要依靠自我意识,这又是什么呢?它是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明白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这两个概念有相互解释的意味,告诉我们,人先要了解自己,还要能客观的分析自己,这是后面所有知识的基础。因为人生是一段旅程,思维是一张指路的地图。如果行路人连目的地和往哪儿走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自己到底在干嘛呢?
当有了自我思维,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就像因果关系。思维和行动的关系就是如此,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这个概念不难理解,让我很受触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强调好几次的“刺激和回应之间人们有选择的自由”。
刺激可以看做是思维,当生活或情绪中出现一个触动人神经的点,人类会下意识的做出反应,即回应。如果一个刺激只有一种反应方式,那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一模一样的?当然不是。
每个人都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即,“人们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这种能力因人而异,所以人们才有进步的空间。
做好上面两个步骤,人们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书中说这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类似,随着年龄增长,人要先学会自立,再学着与人合作,最终达到相互成就的目的。真正高效能的人生,是在个体成熟的基础上追求团队(包括家庭)的成功,是一个人走出小我,融入社会,得到精神的升华。
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说的七个习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人领域的成功,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三个习惯;第二层次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包括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三个习惯;第三层次是整体的成功,包括不断更新这个习惯,它强调人要不断的自我更新和完善。这七个习惯指引人们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独立走向互赖,让人认清自己、成就别人,进而共同成功。
积极主动告诉人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以终为始让人们学着专注目标,要事第一提醒人们按照合理的步骤付诸实施计划。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没把自己弄明白呢,又何谈弄明白世间大事。
双赢思维教人们转变思维方式,不自私不狭隘,知彼解己教人们学会移情沟通,能够落实双赢计划,统合综效教人们学会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达成共赢。成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达成的,如果没有能够攀上巨人肩膀的能力,哪来的成功。
从个人到团体,从团体到社会,每一种成功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这要求人要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
四
我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真地读了四遍,它和近期发生的好多事儿一起发酵,给我一些警醒,让我多了很多思考。
像文章刚开始说的,因为自己不爱做计划,所以总觉得日子过得清汤寡水。读完第一章的那天,我用电子笔记开始记录为期30天的积极主动的实验,现在刚好满一个月。或许是经过一年的高低起伏,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一个月里真的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生气焦躁,偶然血冲上头的时候,轻轻地和自己说,转变一下观念继续积极主动的实验吧,也就真的不难受了。
过去我总觉得想要改变就要逼迫自己,现在才发现凡事都是自己的选择,我可以选择逼着自己改变,也可以选择换种态度看待,这种转变,就是近期最大的收获。
作者在最后一章里写,“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他讲述了一段长长的故事,详细说明了自己与妻子如何利用这段距离做到更深入的彼此了解。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因为我知道这一段短短的距离,自己走了多久,花了多少时间,费了多大的劲才学会。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思考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能力,想活得更明白,至少内心是坚定和明白的。”过去的我,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该做些什么呢?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从此找到了通往成功和幸福的路,而是让我清楚的看到,我还不够了解自己,根本没有发挥所有的潜力。
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我认为是自由选择的、有目标有计划的生活,这样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史蒂芬·科维通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想传达给读者的,是通过自己的双手过好这一生,把握好主动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