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
图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图G
由两个集合V
(顶点Vertex)和E
(边Edge)组成,定义为G=(V,E)
2. 分类
图的种类2.1 按照边的类型分类
图的边有两种类型:
No. | 边的类型 | 说明 |
---|---|---|
1 | 无向边(Undirected Edge) | 顶点V1 到顶点V2 的边没有方向。用无序偶对表示。 |
2 | 有向边/弧(Directed Edge)/(Arc) | 顶点V1 到顶点V2 的边有方向。用有序偶对表示。 |
按照边的类型,图可以分为三类:
-
无向图(Undigraph):任意两顶点之间的边都是无向边
- 无向图表示:
- 顶点集合:
- 边集:
-
有向图(Digraph):任意两顶点之间的边都是有向边
- 无向图表示:
- 顶点集合:
- 边集:
-
混合图(Mixed Graph):有向边与无向边同时存在的图。
2.2 按照边数多少分类
- 稀疏图(Sparse Graph)
有很少条边或弧(边数远小于顶点数平方) - 稠密图(Dense Graph)
有很多条边或弧(边数接近顶点数平方)
2.3 按照边上是否带有数值
- 网(Network):带权的图
权(Weight):与图的边或者弧关联的数值(权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3. 表示法
3.1 对象顶点和边关系
图由顶点和边构成,这样就存在两种关系。
- 邻接关系(Adjacency):顶点与顶点的关系
- 关联关系(Incidence):顶点以及与它相关的边的关系
3.2 表示法
图的表示法有以下三种
- 邻接表(Adjacency List)
- 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
- 关联矩阵(Incidence Matrix)
说明
- 无向图边数组是对称矩阵。
- 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合适稠密图;邻接表合适稀疏图。
- 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使用数值
1
表示顶点存在边,数值0
表示顶点不存在边;网(Network)使用权值表示存在边,使用∞
表示不存在边。
3.3 存储方式
No. | 类型 | C++表示方式 |
---|---|---|
1 | 邻接表(Adjacency List) | vector<顶点数据类型>[顶点数] |
2 | 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 | 顶点数据类型 [顶点数][顶点数] |
3 | 关联矩阵(Incidence Matrix) | 顶点数据类型 [顶点数][边数] |
在笔试中,通常使用邻接表存储图。
- 无向图邻接表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 0; // 顶点数
int m = 0; // 边数
scanf("%d%d",&n,&m);
vector<int> vec[n+1]; // 邻接表,下标表示顶点
for(int i=0;i<m;++i){
int u = 0;
int v = 0;
scanf("%d%d",&u,&v);
vec[u].push_back(v);
vec[v].push_back(u);// 无向图两个顶点要各记录一次
}
return 0;
}
- 有向图邻接表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 0; // 顶点数
int m = 0; // 边数
scanf("%d%d",&n,&m);
vector<int> vec[n+1]; // 邻接表,下标表示顶点
for(int i=0;i<m;++i){
int u = 0;
int v = 0;
scanf("%d%d",&u,&v);
vec[u].push_back(v);
}
return 0;
}
4. 图的遍历(Traversing Graph)
4.1 基本原理
- 深度优先遍历(DFS:Depth First Search)
- 广度优先遍历(BFS:Breadth First Search)
4.2 基本框架
遍历 | 技术 |
---|---|
DFS | 栈/递归(LIFO,先进先出) |
BFS | 队列(FIFO,先进先出) |
DFS基本流程
- 流程说明
- 标记当前访问的顶点。
- 遍历当前的所有邻接顶点,如果未被访问,继续1。
- 基本框架
非递归方式
递归方式void DFS(int v,vector<int>* vec,int n){ bool visited[n]; // 定义标记顶点是否已访问 fill_n(visited,n,false); // 初始化为未访问 stack<int> s; // 使用栈 s.push(v); while(!s.empty()){ int now = s.top(); visited[now] = true;// 出栈时记录已被访问 s.pop(); for(int i=0;i<vec[now].size();++i){ int post = vec[now][i]; if(!visited[post]){ s.push(post); } } } }
... bool visited[n]; fill_n(visited,n,false); // 初始化为未访问 ... int DFS(int v,vector<int>* vec){ visited[v] = true; // 标记v已经访问 for (int i = 0; i < vec[v].size(); i++) { // 遍历v的邻接点 int post = vec[v][i]; if (!visited[post]) { // 判断邻接点是否访问 DFS(post, vec); // 访问邻接点 } } }
- 标记访问
经常使用布尔值数组表示是否被访问。
BFS基本流程
-
流程说明
- 标记起始顶点已访问,并入队起始顶点
- 队列判空,非空则出队。
- 遍历出队顶点的邻接点,依次判断是否已被访问。如果未被访问,标记已访问,并且入队。
-
基本框架
void BFS(int v,vector<int>* vec,int n){ queue<int> q; // 定义队列 bool visited[n]; // 定义标记顶点是否已访问 fill_n(visited,n,false); // 初始化为未访问 visited[v] = true; // 标记v已经访问 q.push(v); // 入队v while (!q.empty()) { // 队列非空 int now = q.front(); // 取出队首元素 q.pop(); // 队首元素出队 for (int i = 0; i < vec[now].size(); i++) { // 遍历v的邻接点 int post = vec[now][i];// 取出邻接点 if (!visited[post]) { // 判断邻接点是否访问 visited[post] = true;// 标记邻接点已访问 q.push(post); // 邻接点入队 } } } }
-
说明
入队表示等待访问它的邻接点;
出队表示马上访问它的邻接点; -
标记访问
经常使用布尔值数组表示是否被访问。 -
注意
有时直接使用数组下标作为顶点的标识,所以需要注意顶点是否从0
开始。
应用
获取图DFS和BFS后的元素序列。把二维网状结构转变成一维线性结构
vector<int> bfs(vector<int>* vec, int v){
vector<int> res;
queue<int> q; // 使用队列
res.push_back(v);
q.push(v);
while(!q.empty()){
int now = q.front();
q.pop();
for(int i=0;i<vec[now].size();++i){
int post = vec[now][i];
if(find(res.begin(),res.end(),post) == res.end()){
res.push_back(post); // 入队时记录已被访问
q.push(post);
}
}
}
return res;
}
vector<int> dfs(vector<int>* vec, int v){
vector<int> res;
stack<int> s; // 使用栈
s.push(v);
while(!s.empty()){
int now = s.top();
res.push_back(now);// 出栈时记录已被访问
s.pop();
for(int i=0;i<vec[now].size();++i){
int post = vec[now][i];
if(find(res.begin(),res.end(),post) == res.end()){
s.push(post);
}
}
}
return res;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