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尽力了,其实是你还没有发现你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还记得初上大学的时候,连县城都没出过的我,只身一人来到远离家乡1600多公里的陌生城市,人生地不熟,随之而来的拘谨与彷徨也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好在,学校里的师兄师姐们都很友好热情,这才让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慢慢回笼。
专业课遇到疑问,除了老师,师兄师姐们也会耐心为我们解惑,甚至有些问题,显得相当幼稚,师兄师姐们还是照答不误,更别提生活中对我们这帮小学弟小学妹的关照与庇护。
记得有次参加一场校外演讲比赛。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需要独自一人去完成的比赛,足足准备了一整个月,除了上课余下所有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训练。我从不感觉到累和苦,因为我的脑袋里只装着一个念头:我要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所有人看!
但最终,我被淘汰了。
虽然我明白付出多少不一定能决定成败,努力了不一定能换来鲜花与掌声,但自我觉得已经拼尽全力的自己,仍挡不住失望与失落的煎熬。终究还是压抑不住满腔的苦闷,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找一位师姐倾诉。
我们聊了许久,师姐很温柔,说着的话有如初冬的阳光,很暖心也很受用,我的心情也慢慢得到了平复。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没事,尽力了就好。
这句话对于当时已经萎靡不振的我来说,无异于一副特赦令,自然而然的给了我一份暗示:为了这次比赛,我真的尽力了,可以说是无愧于心了,所以我又何必如此烦恼呢?过程不是比结果更重要吗?
对了,就是这句话:“没事,尽力了就好。”凸显了过程,却把结果的意义淡化了,也把失败的教训抛之脑后。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不是一味的刻板训练,而是能找有经验的学长学长虚心求教,努力刻苦之余多一些灵活变通,是不是也有可能在赛场上扳回一城了?
说到底,尽力是过程,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这个过程拥有一个好的结果才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教授曾提出舒适区理论:舒适区内,阅读者阅读毫无难度的读物,虽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但进步缓慢;伸长区中,阅读者阅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但跳一跳还是够得着,理解力提升明显;恐惧区里,阅读者阅读难度过大的书,由于超越能力范围太多,感到严重不适,难以卒读。
理想状态是伸长区,但绝大多数人都待在舒适区里不肯跳出来。因为他们觉得:已经尽力了,也就够了,所以也就停止了进步。
医学界曾断言:人类百米冲刺纪录是不可能跑进十秒以内的,因为人类的肌肉纤维承载的运动极限是少于百米十秒的。
幸甚的是,所谓的预言并没有成为人类继续挑战极限的桎梏。如今,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跑出的9秒58,或许让许多人望尘莫及,不禁慨叹:这可能就是人类的极限吧!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不过是人类的又一个新起点罢了。
“尽力了就好”经常扮演着定心剂的角色,当他的身影出现得越多的时候,恰恰就是你徘徊不前、面临瓶颈的时期。
你以为你尽力了,其实你是还没有发现你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可以爬到多高,飞到多远。
当别人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安慰你说:“尽力了,就好。”你应该要像个斗士一样,勇敢地跳出这个温柔乡。别忘了,你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声音:我还可以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