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这个词在大家听来是不是就是无忧无虑,不用干事情,不用写作业, 无忧无虑,我们班也有很多同学都在追求这个境界,他们非常的喜欢玩和运动,不用干其他事情。但是如果自由这个词这样解释的话是不是大家就感觉他是一个贬义词了,因为这是本能层面的东西,而不是而不是理智层面和感情层面的。而孔子自述中也有一个说自由的话,那便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非常自由不用守规矩想干啥干啥,但是我们都非常了解孔子,孔子所说的话其实根本不是字面意思,比如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等,所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便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学习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学的并不是特别详细,但是我们知道孔子大概的经历是什么,孔子在离开鲁国之后去到了卫国,卫国国君表面上非常信任孔子给了孔子很多俸禄,但是当有人诬陷孔子的时候,卫国国君就直接把孔子给判了罪。孔子就这样离开了为国去到了别的国家,此时的孔子也是充满希望的,因为他只在卫国无法推行人证和礼乐制度,在其他国家不一定不行,但是别的国家也都非常不看好孔子,有的就像卫国国君一样表面上很尊敬但实质上根本不信任孔子,而有的就直接把孔子给囚禁起来或者骂他是丧家狗,孔子就这样再次回到了卫国, 现在的孔子不像他三40岁的时候充满希望,没有一直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而是有一些懈怠,没有那么积极了,虽然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不容易半途而废,但是孔子毕竟不是神,他遭到了那么多的冷眼肯定会没有那么积极的,但是孔子并没有真正的懈怠,他还是非常遵守礼法,一样在教学。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高于别人的地方。孔子周游列国了14年一直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在此时鲁国的国军也召着他回去了,而孔子回到自己的故乡没有当官,最多就是国军和别人问他的问题他回答一下,不知道是孔子认为鲁国没有希望,还是他已经达到了一个超乎常人境界的地方了,我认为是后者,因为孔子回到鲁国之后一直在讲学写书,这是孔子最擅长的东西,而此时的孔子也就到达和道家说的超然的等级一样,孔子有可能是懈怠了,而有可能变得积极了,但是此时的孔子不管做什么都是遵循他的道,也就是礼,孔子现在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违反礼,孔子说对老乡们说话时要恭敬严谨,就像是不会说话的人一样,而对于比他官位高的官,说话要切合实际也要严谨别人问你的时候你才说,而对于和你同等官职的人你就可以侃侃而谈,把你掌握的知识都说出来。我们表面上看这好像是被礼所束缚了,但是这也都是发自内心孔子自己说的,在礼之上但是很遵守这礼,没有改变他的初心,而在这基础上孔子也干了自己许多想干的事情比如教学和编书。所以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是经过无数苦难修炼来的自由,孔子虽然大业未成,但是他的精神进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