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再说今天主题之前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今天是晴天”和“暗三的哦系”这两句话哪句信息量比较大?
2、it和beautiful这两个单词在同时失去一个字母,变成i_和b_autiful是,哪个更容易猜测之前的意思?
3、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这样一个类似的感觉,每当自己出去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叮嘱我们路上小心点,即使被认为唠叨也不曾改变,为什么?
说到信息论,我们不得不提到就是现代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浓(Claude Elwood Shannon),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内容的信息量的大小,不在于它的长短,而是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这句话,我们看第一个例子,其中第一句话所代包含的信息就不如第二句大。为什么?以为即使你把其中的三个字去掉,改成今_ _晴_,你依然可以猜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而如果你去掉第二话中的每个字时,你都无法准确的猜测出它之前所代表的信息。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第二句虽然是我随便敲几下键盘打出来的,每个文字之间都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是一个你看不明白的东西。
不过我们今天讨论不是你能不能看懂那段话的含义,而是文字背后所代表的信息。
其实有很多信息我们也看不懂,但并不待变他们没有意义。假设第二句话是一个密码,是可以通过特定算法转换成人们能读懂的信息时,那么此时任何一个字的改变都会导致密码解析失败。
此时你就会有疑问了,我们平时说的话,如果都按信息量去衡量的话,那岂不是我们说的大部分话都并不承载信息呢?
在这里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发现,英文中有75%的单词其实都是多余的,如果此时我们大开一下脑洞就会惊奇地发现,英文长难句之所以一直强调找到句子主干,其实就是因为有大部分信息其实都是没用的,也就是说去掉也并不会影响信息的传递,而剩下的呢,自然也就是句子的主干了。
那么既然信息中有一大半都不是必要的,这是不是说我们因此就可以在说英文时只说句子主干,而中文只说文言文了呢?
这里的答案却不是肯定,而是完全的否定了。
至于为什么我们可以看看文章开头的第二个例子,只有一个i的两个字母的单词有很多,if、it、is,可是少了一个e的beautiful却只有一个单词与之对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光看到i_是不能确定它之前所代表的内容的因为信息量太小,而信息量足够大的b_autiful却可以。
之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大量的多余信息,就是因为在句子部分出错时,我们依然有可能通过那些多余的信息去推断句子的本来含义,从而提高我们交流的效率。
其实我们平时传递信息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地方,可正是因为那一大半不必要成分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错误并不会影响到我们信息交流的连贯性,别人还是可以推断出我们本来想表达的含义。
并且香浓还认为,为了达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做到越冗长越复杂越好的。
此时透过例子3,我们父母不断重复的“注意安全”,其实就是通过不停的对同一信息的重复灌输,已到达让我们彻底把它记住并付诸行动的目的。
我想今天我们了解了香浓的信息论后,对于父母朴实的爱,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动了;同时如果已经为人父母,也要把这个理论告诉自己孩子,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对父母更加理解,减少代沟。
最后是关于今天讲到的信息论的几点思考:
1、虽然每一样事物都会有它的重要性排名,但这不意味着次要或者不必要的东西就完全一无是处,它们往往会在整体的角度中起到作用;
2、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人们之所以把重要的事情一遍遍的不厌其烦的重复,其实不是人们闲的没事,而是那些东西真的即使是反复提醒,也依然很难做到。因此,那些习以为常、被反复重复的,往往才是生活中更需要认真对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