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这个词大家都不会特别陌生,甚至是很多城市人的心理通病。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面讲过这个问题,究其根本,每个人产生拖延的原因不太一致,这本书里面认真分析了人的原生环境导致的影响。
《战胜拖延症》里面,则分析了几种导致我们合理化拖延行为的思维偏见。
1 在短期回报面前低谷将来的回报;
小的时候去姑姑家拜年,那时候交通极其不发达。姑姑家在一个很远很高的山区,去她家拜年,我们需要6点起床,然后一路翻山越岭,最终到达姑姑家。那时候十几岁,没有走过什么远路。出门走了一段平坦的路之后,哥哥跟我说,你看前面有一个像割据刀一样的弯弯的有个缺口的地方么,当我们走到了那里,我们就快到达姑姑家了,我想:天啊,那么远,怎么可能到达呢,那山口看起来好小好小啊,离我好远好远啊。
讲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我们当下对自己的投资对金钱的投资其实也是如我小时候的心态一样,觉得那个太遥远,不可实现,或者实现的价值不大。
2015年开始学习投资理财,当时什么都不懂,跟随研报一起买点有价值的股票,然后一路躺着,但是整体都是盈利的。行情好坏自己也从来不关注,跌了也不担心,一直放着,到2019年的整体收益率达到了60%左右。2015年如果知道2019年的收益成果,其实是看到了远方的那座小山。看着是小山,其实走近,发现是座很高大巍峨的山。
因为懵懂无知,反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就到达了那座远方的山。
2020年,因为疫情,时间多了起来,开始认真研究这个之后,发现自己陷入了短期面前的巨大利益诱惑之中,而忘记了长期的坚持。
其实远方的那座山,只要你能坚持,熬得住,终归会达到。
2 低估做事所需要的时间,并高估我们的能力;
每年年初总会有人立一堆的flag,树立各种目标,想要实现各种愿望,觉得一年的时间无比的长,能做的事情无比的多,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无比的强,到12.31那天,flag清单或许还是一成不变。
2015年我开始意识到一年的时间其实很短,我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之后,我开始刻意的少树立目标,继而转向能够完成的目标的数量与质量,最后发现能够实现的目标或者愿望要多很多。
不信的话,2021你就立一个flag试试呢。
3 比起今天更倾向于明天;
拖延症患者的最长做的事情就是事情放明天干,总认为周二比周一做好,周三比周二好,到了周四才发现,离交任务的时间就一天了。然后任务完成不了,自己状态糟糕,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面临一个大任务,我会做任务分解,今天做一部分,明天做一部分,最后一天检查总结,最终提交。每天完成一点,有成就感,心里踏实,每天朝着目标进步一点点,最终轻松的完成。
4 为维护自尊进行自我设限;
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某个同学说,考试之前通宵熬几个晚上,考试60分就过了。如果长时间准备一下,肯定不止60分;
还有一种,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没有过,然后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借口,准备不充分。
非常自然的保护了自尊。
5 不够理性的考虑手头的任务和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
工作或者生活中接到一个没有做过的大任务,也有很多人会临时抱佛脚;因为大,所以更有压力,但是高估自己的实力,最终其实都不能完成。所以合理规划,借助外力,安排好时间节奏做任务其实是治疗拖延症的很有效的方法。
6 通过改变想法,使想法和行为一致来制造快乐;
最后一点,通过完成大任务里面的小任务来调节心理和和想法,改变思维曲线,最终实现内心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