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vue cli
升级到 4 (内置webpack 4
),我们需要手动做的优化就越来越少了。
通过vue-cli 4.x
,也就是@vue/cli
成功构建一个项目的时候,它不仅自动安装好了必要的库和插件,而且做完了针对大部分应用的 webpack 优化配置。
我们可以用 inspect 命令 审查解析好的配置文件 (用了什么 loaders 和 plugins 会比较直观),也可以看@vue/cli-service
这个包,即/node_modules/@vue/cli-service/lib/config/
目录下的文件(逻辑条理更清晰,多看源码也有好处),便可大致清楚它默认帮我们做了什么配置。
审查项目的 webpack 配置
在 shell 执行vue inspect > defaultConfig.js
,就可以把我们现有的webpack配置解析成一个json对象并输出到目标js文件里。
其中用 webpack-chain 方式配置的模块规则,
.rule('vue')
.test(/\.vue$/)
.use('cache-loader')
.loader('cache-loader')
.end()
.use('vue-loader')
.loader('vue-loader')
会被转化成如下的 module.rules 配置。相对而言更容易理解。
module: {
rules: [ /* config.module.rule('vue') */
{
test: /\.vue$/,
use: ['cache-loader','vue-loader']
},
]
}
直接用 vue ui 查看也可
vue-cli4 的默认 webpack 配置
经过对@vue/cli-service
源码的分析,将 vue-cli4 默认打包配置梳理如下(非面面俱到):
1. config/app.js
-
在 output 选项配置打包输出的 bundle 文件名为
[name].[contenthash:8].js
的格式,并定义它们的输出目录:打包输出目录/静态资源目录/js
,如dist/static/js
-
非测试环境下,通过
optimization.splitChunks
自定义代码分割逻辑,先把初始依赖的node_modules
包提取到chunk-vendors.js
文件,再把被不同入口的公共模块提取到chunk-common
文件。 -
配置 wepack 内置的
NamedChunksPlugin
插件,使 chunk id 保持稳定,如此异步 chunks 也能有始终如一的哈希值。 -
通过
@vue/preload-webpack-plugin
插件,将在 index.html 引入的 js、css 的标签上,加上rel='preload'
-
用
CorsPlugin
给 html 配置 crossorigin 属性(在vue.config.js
自行配置了crossorigin
的值才会生效) -
用
copy-webpack-plugin
插件把 public 目录的文件复制到定义的outputDir
(打包目录,默认是dist
)下
2. config/base.js
-
通过 module 模块给不同文件类型配置不同预处理器。
.vue
(单文件组件):vue-loader (为每个语言块(如<template>
、<script>
)生成一个模块导入,并将遇到的资源URL都转为 webpack 模块请求。具体 ➡️ vue-cli4 之 vue-loader 工作流程)、cache-loader(一些性能开销较大的 loader (如vue-loader)可以链式添加 cache-loader,等 vue-loader 处理完再由它开启基于文件系统的模板编译缓存,以便于将结果缓存在磁盘中以减少编译时间)
images
(图片类型,png|jpeg等)、media
(媒体类型,mp4|mp3|wav等)、fonts
(字体类型,eot|ttf等):用 url-loader 导出为 内联 base64 URI,超过 limit 值用 file-loader 处理,发送到打包目录下的静态资源相应文件夹并返回访问 URL(具体 ➡️ file-loader 配置详解以及资源相对路径处理)
svg
(svg格式,通常是图标):file-loader
定义它们构建后的文件名格式为[name].[hash:8].[ext]
,以及它们的输出目录:dist/静态资源目录/[js|img|media|fonts]
,如dist/static/img
。 -
通过
resolve
选项修改模块解析配置,*.jsx
、*.vue
等文件引入时不用再加后缀;定义@
为src
目录绝对路径的别名;配置解析模块时搜索的目录为node_modules
;不解析vue|vue-router|vuex|vuex-router-sync
模块 -
用 terser-webpack-plugin (内置uglify-js,可以自定义用
uglify-js
覆盖默认的 minify 函数来进行压缩) 插件对JS进行了压缩和 treeshaking,我们基本可以不用考虑代码混淆的事,也不必额外安装和配置 uglifyjs-webpack-plugin 了。
如果要在生产环境删除console.log的话,我偷懒就直接在terser的配置文件(config/terserOptions.js)的compress
对象里加上了drop_console: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true : false,
3. config/css.js
-
对构建输出的 css 的文件名使用
[name].[contenthash:8].js
的格式,同时设置它们的输出目录:dist/静态资源目录/css
,如dist/static/css
。 -
按引入方式和是否开启 modules,对各种 css 语言配置了预处理规则,并应用相应的 loader 去做处理。包括 postcss、css、scss、sass、less、stylus 。
非生产环境会先经过 postcss-loader、css-loader(会把 css 中的资源URL转为模块请求),最后应用 vue-style-loader 往 <head> 标签中注入多个 <style> 标签。如果是 sass 类型,则在它们之前先经过sass-loader。
关于样式处理,【vue-cli4 之 vue-loader 工作流程】这篇也涉及不少。 -
用
css.loaderOptions.postcss
配置开启了 autoprefixer,因此开发过程中我们使用无前缀的 CSS 规则即可。 -
在生产环境,经过 postcss-loader、css-loader 等处理之后,用 mini-css-extract-plugin 把 css 提取成一个个单独的 css 文件,并配置该插件的 publicPath (css 中引用外部资源URL的公共前缀) 为输出的
*.css
文件基于打包目录的相对路径。 optimize-cssnano-plugin 负责对 css 进行压缩。
关于mini-css-extract-plugin
插件的配置可能这里说得比较拗口,可移步 ➡️ 【file-loader 配置详解以及资源相对路径处理】,里面有详细的分析说明。
4. config.prod.js
-
生产环境下,关闭资源地图(sourceMap)以提高构建速度和避免资源被定位到原始资源。不用再手动设置
productionSourceMap: false
-
配置 webpack 内置的
HashedModuleIdsPlugin
,使得打包时只改变 修改/新增 模块的哈希值,即未改动的文件名中的 hash (id)不变,从而维持未修改文件的缓存,以实现访问速度的提高。 -
在测试环境关闭
optimization.minimize
压缩优化,以提高构建的速度
现在要来说我们还能做什么优化处理
优化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减少项目体积、提高初次/首屏加载速度、尽可能利用浏览器缓存。
1. 公共代码及第三方库等抽离/分割
@vue-cli-service
默认给我们做了这样的配置:
// /node_modules/@vue/cli-service/lib/config/app.js
chainWebpack(webpackConfig =>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test') {
webpackConfig
.optimization.splitChunks({
cacheGroups: {
vendors: {
name: `chunk-vendors`,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chunks: 'initial'
},
common: {
name: `chunk-common`,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chunks: 'initial',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
})
}
}
【webpack SplitChunksPlugin 配置详解】
【webpack SplitChunksPlugin vue-cli 4 拆包实战】
代码分包对缓存控制和请求响应速度的影响至关重要,了解 chunk 优化是在什么阶段处理也很有必要,详细看👆这两篇。为了篇幅这里直接甩配置:
// vue.config.js
chainWebpack: config => {
if (IS_PROD) {
config.optimization.splitChunks({
chunks: 'all', // 表明选择哪些 chunk 进行优化。通用设置,可选值:all/async/initial。设置为 all 意味着 chunk 可以在异步和非异步 chunk 之间共享。
minSize: 20000, // 允许新拆出 chunk 的最小体积
maxAsyncRequests: 10, // 每个异步加载模块最多能被拆分的数量
maxInitialRequests: 10, // 每个入口和它的同步依赖最多能被拆分的数量
enforceSizeThreshold: 50000, // 强制执行拆分的体积阈值并忽略其他限制
cacheGroups: {
libs: { // 第三方库
name: 'chunk-libs',
test: /[\\/]node_modules[\\/]/, // 请注意'[\\/]'的用法,是具有跨平台兼容性的路径分隔符
priority: 10 // 优先级,执行顺序就是权重从高到低
chunks: 'initial' // 只打包最初依赖的第三方
},
elementUI: { // 把 elementUI 单独分包
name: 'chunk-elementUI',
test: /[\\/]node_modules[\\/]element-ui[\\/]/,
priority: 20 // 权重必须比 libs 大,不然会被打包进 libs 里
},
commons: {
name: 'chunk-commons',
minChunks: 2, // 拆分前,这个模块至少被不同 chunk 引用的次数
priority: 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svgIcon: {
name: 'chunk-svgIcon',
// 函数匹配示例,把 svg 单独拆出来
test(module) {
// `module.resource` 是文件的绝对路径
// 用`path.sep` 代替 / or \,以便跨平台兼容
//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 path 一般会在配置文件引入,此处只是说明 path 的来源,实际并不用加上
return (
module.resource &&
module.resource.endsWith('.svg') &&
module.resource.includes(`${path.sep}icons${path.sep}`)
)
},
priority: 30
}
}
})
}
}
这里提一嘴,如果用到的组件的比较多,就推荐完整引入 element-ui 库。否则这种情况按需引入打包出来并不会小。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官方的按需引入操作,用到的 element-ui 代码也都是入口 chunk 的初始依赖。根据我们的优化配置再单独抽到一个包里,import 组件多的情况,区别不大。若是手动在页面 import element 组件,一般 UI 库组件利用率比较高,单独包含在懒加载页面里会重复,还是打包在公共 chunk 里合适。所以初始化时就 import 更好。
而且 element-ui 并不支持 treeshaking, 一是由于它并没有设置 sideEffects,二是 element-ui 的聚合模块中, 有一个注册所有组件为全局组件的副作用, 这会导致 tree shaking 失效。所以不用多折腾去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 element-ui 包。
webpack 的处理流程是先收集处理依赖 ➡️ 标记无引用的模块 ➡️ 生成初步的 chunk (也就是分包) ➡️ 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些 chunk ➡️ 最后 treeshaking。
2. 把部分第三方库用CDN外链的方式引入
Tip:通过 CDN 引入的资源不会被 webpack 打包,可以大大增加构建的速度。但这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减少项目体积,因为只是把部分代码拆出去,用别的方式引入罢了。想减小体积,最高效的方案是启用
GZIP
(后面第4点会详细说)。
其实我的项目没有必要单独剥离部分第三方依赖。一是构建速度没有什么问题,二是目前 webpack 的optimization.splitChunks
对静态资源的缓存优化已经做得很好了。并且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静态资源都会上传到自己的 CDN 服务(阿里云、腾讯云、七牛等等都可),就没有必要使用第三方 CDN 服务了。BUT,跟splitChunks
拆包一样,所有的优化都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业务来调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算这次不用,我们会还是要会的【机智脸】)
我们借助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来优化cdn资源的引入。它的作用之一是动态添加script、link每次编译后的hash值,防止引用到被缓存的外部文件。
2.1 在 vue.config.js 导出模块module.exports = {}
的外部定义 CDN 外链路径和externals对象
有依赖关系的外链顺序不能乱,比如vue一定要放在element-ui前面(虽然很常识)
externals (外部扩展配置) 告诉 webpack 不要打包哪些模块以及引入后的全局变量名
// 样式和js的CDN外链,会插入到index.html中
const cdn = {
// 开发环境
dev: {
css: [],
js: []
},
// 生产环境
build: {
css: ['https://cdn.jsdelivr.net/npm/element-ui@2.15.1/lib/theme-chalk/index.css'],
js: [
'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2.6.11/dist/vue.min.js',
'https://cdn.jsdelivr.net/npm/element-ui@2.15.1/lib/index.js'
]
}
}
// 外部扩展,即外部引入对象与内部引用时的对象配置
// 例如:vue: 'Vue', 对应 import Vue from 'vue' 来说
// 属性名 vue 为要从外部引入时的 vue 对象,Vue为引入后的对应的全局变量。
const externals = {
vue: 'Vue',
'element-ui': 'ElementUI'
}
2.2 在 vue.config.js 的 webpack config 中加上external配置,并通过 html-webpack-plugin
把这些外链注入到 index.html之中
configureWebpack: config => {
if (IS_PROD) { // 生产环境
// 外部扩展配置,在production模式下,引入外部cdn资源,同时不要把这些模块打包到libs公共包里
config.externals = externals
} else {
// 为开发环境修改配置
}
},
chainWebpack: config => {
if (IS_PROD) {
// 添加 cdn 参数到 htmlWebpackPlugin 配置中
config.plugin('html').tap(args => {
args[0].cdn = cdn.build
return args
})
}
}
2.3 在 public/index.html 里加上如下代码
<!-- 使用CDN的 CSS 文件 -->
<% if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cdn &&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cdn.css) { %>
<% for(var css of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cdn.css) { %>
<link rel="preload" href="<%= css %>" as="style"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 css %>" />
<% } %>
<% } %>
<!-- 使用CDN的 CSS 文件 end -->
<!-- 使用CDN加速的 JS 文件 -->
<% if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cdn &&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cdn.js) { %>
<% for(var js of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cdn.js) {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 js %>" ></script>
<% } %>
<% } %>
<!-- 使用CDN加速的 JS 文件 end -->
具体位置如下图。至于这里用到的模版引擎语法:看这里 ➡️ ejs模版语法
public/index.html2.4 把入口文件 main.js 的 element-ui 相关引入导入注掉
import Vue from 'vue'
// import ElementUI from 'element-ui'
// import 'element-ui/lib/theme-chalk/index.css'
// Vue.use(ElementUI)
3. 静态图片压缩处理
看这个就行: 【vue-cli4 用 image-webpack-loader 配置 webpack 图片压缩处理/优化】
4. 开启gzip构建压缩 (服务器也要做相应配置)
包括gzip压缩原理的完整版 ➡️ 【如何为项目开启gzip压缩及实现原理】
用到的是 webpack 的这个插件: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我bulid的时候报了Cannot read property 'tapPromise' of undefined
的错,其实就是版本和vue-cli的某些包不兼容,把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的版本降低到6.1.1
就可以了。
先安装npm install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D
,然后到vue.config.js配置:
const CompressionPlugin = require("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configureWebpack: config => {
config.name = name
const plugins = []
if (IS_PROD) { // 生产环境
plugins.push(
// 为静态资源准备压缩版本,在服务器也要开启相应配置
new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test: /\.(js|css|json|ico|svg)$/,// 匹配文件格式
algorithm: 'gzip',
threshold: 10240, // 对超过10k的数据压缩
minRatio: 0.8, // 压缩比
filename: "[path][base].gz", // 压缩后的文件名,默认值是 [path][base].gz
// filename(pathData) {
// `pathData` 参数包含很多可以获取到文件路径相关数据的属性 - `path`/`name`/`ext`/等等
// 如果路径中包含svg,则放到svg/目录下
// 只是演示,一般都用字符串默认值就好
// if (/\.svg$/.test(pathData.ext)) {
//return 'static/svg/[base].gz'
}
// return '[path][base].gz'
},
deleteOriginalAssets: false, // 不删除源文件,true 则只保留压缩后的文件
})
)
} else {
// 为开发环境修改配置
}
config.plugins = [...config.plugins, ...plugins]
},
在服务端的 nginx.conf
开启 gzip压缩配置,配置参数可参考:Nginx的gzip配置文档
# 开启gzip压缩
gzip on;
gzip_buffers 4 16k; # 置用于压缩响应的缓冲区的数量和大小
gzip_comp_level 9; # 对响应压缩的级别,可选范围:1到9,数字越大压缩得越好,但也越占用CPU时间
gzip_http_version 1.1; # 默认 1.1,请求压缩响应所需的最小HTTP版本
gzip_min_length 1k; # 设置被gzip的响应的最小长度,小于该值的文件不会被压缩
# 追加启用gzip压缩的MIME类型,默认已有text/html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x-httpd-php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json;
gzip_disable "MSIE [1-6]\.";
gzip_vary on; # 默认off,如果指令gzip、gzip_static或gunzip是active的,启用插入" Vary: Accept-Encoding "响应报头字段
具体配置位置展示
5. 其他
测试阶段可以加个打包分析插件,视图分析更直观:webpack-bundle-analyzer
安装:npm install -D webpack-bundle-analyzer
chainWebpack: config => {
// 添加插件
// 注意链式配置webpack,不用再new去创建一个插件了,这件事已经默认帮我们做好了。
config.plugin('webpack-bundle-analyzer').use(require('webpack-bundle-analyzer').BundleAnalyzerPlugin)
}
6. 我个人完整的vue.config.js
配置,供参考
未打包前的体积(开发模式)
默认配置打包后的体积
经过以上配置后打包后的体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