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极美的小说,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姑娘简简单单,朦朦胧胧的爱情。全文一共一万两千个字左右,沿袭汪先生一贯的写作风格,小说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南方小镇的田园风光。
初读《受戒》,我是震惊的。二师父仁海接师母住在荸荠庵里消暑;三师父渡仁因为飞铙的技术好而有不止一两个相好的;就连资深的老方丈石桥都有一个19岁的小老婆……这一切无疑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相悖,“清规”这个词语从未被庵里的和尚所提起,他们甚至在过年的时候杀猪吃肉,聚众赌博,带着不留余地的罪恶。这种场面让我感到心惊,甚至害怕。
我惊诧于小说中对于世俗伦常的背叛,可汪曾祺先生是个写作的高手,《受戒》中的乡土自然清新的没有一点污染,他把生活在其中自由行走,淳朴人们的美揭发出来。热情大方、美丽活泼的小英子,心灵手巧、沉静自守的大英子,还有勤劳能干,淳朴善良的赵家父母都让读者心生向往。散发着清香的芦苇,静谧的寺庙,青涩拘谨的少年,率性天真的少女以及那一段美好单纯的初恋故事,让人心甘情愿的陷入。或许,作者的本意就是带我们进入这样一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世界,展示给我们一种解放天性的纯粹的生活方式。汪先生说这个故事来自一个梦,这个梦没有尔虞我诈的心计,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没有生活的琐碎和市侩,汪先生用人性来看世界,用人性来写故事,用人性来对生活,所以现实生活中的清规戒律和道德束缚是完全不适应的。这样的梦让人心驰神往,这样的梦里,连和尚都是有人情味的。
人对于爱这种情感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会因为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改变而改变或者消失,相反的,只要一点触发,这种感情便会蓬勃的苏醒然后疯狂生长。无论是未受禁锢的常人还是被戒律捆绑的僧人都拥有着最原始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在这种解放天性的环境里,小明子和小英子的朦胧爱情便水到渠成。
17岁,一个渴望爱情的年纪。明子看着稻田里小英子的一排脚印,心就乱了。可他是一个羞涩的少年,再加上自己和尚的身份,他不敢把这种情感说出来,于是就只能化作行动。他帮小英子作农活,画石榴花和栀子花的花样,爱情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当烧完戒疤小英子问他“明子,我给你做老婆你要不要?”的时候,他马上就答应了。这时候的明子克服了自己的怯懦,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天性,承认了他对于爱情的渴望。这不仅是小英子勇敢求爱的结果,也是庵里开放自由的土壤培育出的幼苗。
整篇小说最让我心生羡慕的就是小英子。汪曾祺先生给了这个姑娘纯净勇敢的灵魂,让她无视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明子,我给你做老婆要不要?”我设想,如果小英子不说这句话或许他们就会抱憾终生。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那么一瞬间而已,错过了就是毕生不可得的遗憾。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个怯懦而被动的人,尤其是在面对爱情的时候,想的永远比做的多,这些年,我爱过却常常错过。每次擦肩而过之后我都会告诉自己,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会抓住你,可缘份常常捉弄人,有些人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上天给了我机会,可我却让他从指缝溜走。
很多时候我们都带着面具生活,所以我们活得很累,我们想摘掉面具,可是我们害怕,因为这个世界需要面具,有时候它是一种规则,是一种秩序。我想汪曾祺先生是深谙其道的,所以他让小说结束在那片夕阳西下的芦苇荡里,让小船上少年少女并肩而坐的背影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汪先生给了我们一个梦,这个梦关于初恋,关于美好,关于人性。
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 "汪先生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先生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先生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作家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