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7:00左右收到Shang海一朋友的微信:姐,不好意思,昨晚跟老母亲通话时间长了,太晚了,就没敢打扰你。我回:没关系,知道你忙,我们也就是好久没联系,随便聊聊,我清楚你母亲目前特别需要关心,你有时间就多给她通通话……
这事从何说起呢,此前我有篇文章中提到过,朋友的母亲,就是我们院里那个突然被老伴因急病抛下的耄耋老人。姑娘远在外地,儿子和媳妇倒是在同小区的另一处住着,但孩子小,又天天忙着上班。据说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儿女邻居都劝说她雇个保姆,照顾日常生活,儿子和媳妇也一再表示会经常回来看看,以慰藉老人突然失去相濡以沫老伴后的精神空虚以及难耐的孤独感。可老人不愿意,说家里多个外人不习惯,再加上还不知能雇到一个什么样的保姆,这么大年龄了还要去和外人磨合,怕是做不到。儿女也没别的办法,就只好依了老妈,姐弟俩的共识是:孝顺,首先是顺,别人的意见看法并不十分重要。
朋友的具体情况我是了解的,因为我们曾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过几年,后来公司总部要充实纵向部门人员,先是借调她,后来干脆就办了正式调动手续,去了那所远离父母的城市。这些年也就经常往来于两所城市之间,尽一切可能多探望已经年迈的父母,她的性情,素养比起一般的子弟都更优一些,这个大家有目共睹。
回头再说她发给我的第二条微信:“我每天晚上都跟母亲通话三个小时多,人老了,要不多聊聊,怕她精神孤寂想七想八的再出现别的状况。”我看已经7:00多了,这会儿正是她要打发孩子上学,自己准备去上班的时间,就主动结束了互动,约定有时间再聊。
后来她家的邻居说:保姆还真没有雇,是朋友弟弟,每天下班都过来帮助照顾老母亲日常生活,每周有两个晚上住母亲家里,照顾孩子的事基本托付给了媳妇。
这样的安排能坚持多久谁也说不好,只当是父亲走了这一个多月的权宜之计。
常说是:百善孝为先,但现在的儿女能做到我朋友姐弟这样的究竟有多少,还得画个问号?毕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何况他俩自己的孩子也都还未成年,朋友还在单位担任正职,负责着一摊子事,说起来也真不容易。
想想看每天晚上(下班时间)跟母亲通话三个小时,这样留给自己安排孩子老公和处理家里事情还有多少空闲。都说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年轻人,想拥有更多闲时几乎是奢侈的事,可朋友她是先择重要事安排了,不能不说明她比同龄人具有更多的孝道孝心,为此,她牺牲自己对于小家的陪伴,她说能以这种方式陪伴老人的时间有限,遇到的其他困难就自己和家人克服着点儿。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佩服她父母的一贯言传身教,结论:在孝道方面这个家庭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当然不否定以其他方式孝顺老人,但她姐弟俩的行动力怎么着也都值得肯定和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