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直线上的位置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通过呈现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并帮助学生探究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抓手,旨在提高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奥运会“活字印刷”表演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民族荣誉感。接下来,从直线上描述位置过渡到在平面上描述位置,环环相扣,并对教材例题进行合理改编,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和合理性,感知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此外,在练习中设计了全方面、含梯度的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最后,通过揭秘“活字印刷”表演,渗透数学史,寻找生活中的数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渗透新课改的“三会”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列和行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之间坐标系的思想,感受数对和平面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通过从直线上描述位置过渡到平面上描述位置,借助丰富的生活情境,合理改编教材中的例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观察、分析、思考、合作交流中,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第二,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首先,在自主探究时,主张学生对每个数对里的数字,即列与行的分析、讨论,明确每个数对都唯一对应了一个位置,即:数对与位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初步建立数与形的桥梁。另外,通过设计方阵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图思考的解题方法,再次感知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本思想。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本,通过设计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锻炼了数学语言的精准表达,培养了数学素养,发展了数学思维。
不足之处:没有合理把握好时间。
因此,在后期教学中,还得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深入了解本班学情,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提问方式。此外,仔细钻研教材、用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金钥匙;不断磨课、谦虚请教是优秀课堂的关键;及时反思、汲取教训是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保障!今后我将继续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以公开课的态度对待常态课,努力沉淀教学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