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自己写的“人生的智慧”,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更幸福、更愉快、更称心如意地度过这一生。所以,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幸福”生活的书。
1. 内在的富有很重要。叔本华认为,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人是什么?即这个人的个性,包括了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治理和教养等。第二,人有什么?即财产和占有物。第三,人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也就是他人如何看待他。
在这三个因素中,叔本华认为“人是什么”起着决定性作用,比“人有什么”和“他人如何看待他”更能带来幸福感。因为每个人首要感受到的都是自己。解决了“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其他两个问题,获得内心的安宁。
所以,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就像张德芬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2.灵魂的财富才是最货真价实的财富。叔本华在书中总结出三种快乐。第一类是为维持生命力带来的乐趣,包括吃喝、作息、消化和睡觉等生理活动带来的乐趣。这种快乐可以很简单地获得。
第二类是活动身体带来的乐趣,如走路、跑步、跳舞、击剑、骑马等。他谈及跑步的意义时说,跑步能让人暂时停止思考。如果还放不下,就再跑五公里。
第三类基本能力是情感,也就是感觉的能力带来的乐趣,如通过观察、思考、或是学习、冥想、阅读、发明创造等带来的乐趣。 在这三种快乐中,前两类是生理的、感官的乐趣,动物同样拥有。而情感乐趣则表现为精神力量,属于人的认知能力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智力乐趣,也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它不依赖于环境或物质,只存在于人的内心,是人类幸福的最大原因所在。
自我对个人的幸福的贡献远胜于财富和名声。即“健康的心灵加上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更应致力于追求和提升的品质。
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劲敌。叔本华认为平庸的人才感到无聊。所以聪明的人会把追求智性人生放在首位,不断增长洞见与学识,因为智性的人生能够防范无聊,还能规避危险、不幸、损失和奢靡。
灵魂的财富才是最货真价实的财富,其他一切的财富都伴随着更大的烦恼。我们痛苦,很多时候也不是别的,而恰恰就是我们过于关注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在的自我,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灵魂。
3. 以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方式对待财富。在叔本华看来,财富的真正作用,在于为自己筑起消除不幸和灾祸的屏障,而不是用于享受和挥霍。 叔本华这样讲自有他的道理。这个世界是充满匮乏和痛苦的,像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这些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生活中的无常和不幸。
拥有一定的财富,可以帮助人们尽可能地避免匮乏与操劳,维持稳定而安全的生活,从而把精力放在提升自我涵养和内心富足方面。如果这些财富被随手花掉,用于循环作乐和花天酒地的享受,那人们就很容易走向贫穷的结局,当然也就很难拥有安定的内心。
在叔本华看来,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方式对待财富,习惯去合理规划和保护自己的财产。那些活得真正幸福的人,或许并不富裕,但一定够丰富。
4.尽量降低我们对待别人看法的敏感程度。叔本华告诉我们,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到他人是外在于我们自己的,并且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别人。当你和别人的性格、气质、学识和阅历不在同一个层次时,诸多误解就会由此产生,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常常会偏离真实的情况。
如果你还是觉得无法克服自己对他人看法的过度关注,那么叔本华有一句很犀利的话可能会帮到你:“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平庸之辈,并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因此他们的意见根本不值得关注。”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在受到赞美时不再沾沾自喜,在受到轻视时不再闷闷不乐,尽量降低对待别人看法的敏感程度,回归到幸福的基础——身体的健康舒适和内在精神的富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