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臭腥草、臭草、臭荞麦、菹菜、猪鼻孔、狗耳菜、侧耳根、鱼鳞草、臭灵丹。
药科——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或地上部分。
产地——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东起台湾,西南至云南、西藏,北达陕
西、甘肃。
药类——清热解毒。
药性——微寒。
药味——辛。
入经——肝、肺。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痈,排脓。
主治——肺炎,肺脓疡,痰热咳嗽,尿路感染,热痢、热淋,白带过多,水肿,脚气,痈肿疮毒。
现治——感冒,急性结膜炎,睑缘炎,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乳腺炎,病毒性肺炎,肠炎,慢性宫颈炎,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炎症,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生嚼其根),百日咳,皮肤科病,钩端螺旋体病。
参治——服毒急救(催吐剂),中暑伏热,热毒,湿热,吐血,呕血(生捣饮),瘀血,不省人事,盗汗,秃疮,肺痈吐脓血,食积腹胀,大肠热毒,五淋,痢疾,疟疾,肛痈,痔疮,脱肛,妇女外阴瘙痒,湿疹,荨麻疹,疥癣,疮癣(生叶烘热外贴),痁疾,丹毒,硇毒,疔疮作痛,蠼螋溺疮,恶毒大疮(叶敷),恶蛇虫伤。
药理——解硇毒,行水,解暑,去瘴,攻坚,消肿,增强免疫,抗菌,消炎,抗肿瘤,抗病毒。
用法——水煎(不宜久煎),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用量——水煎(常量15~30克,鲜品量30~60克),外用(适量)。
禁忌——不宜多用(损阳气,消精髓、气喘)。虚寒症者忌服。
自渡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