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的vlog在网上火了起来,观众们对于@大国外交最前线这一名字记忆深刻。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发生了——谁能想到央视新闻自己也忘了在视频发出之前先申请官方账号了呢?于是憨憨网友的心血来潮一试之下,不小心就抢先注册,不过该网友很快就配合道歉,随后变成了数字号。尽管网上“哈”声一片,但若是换个当事双方,是否就对原平台本身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呢?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最严重的热点当属B站up主路人A薅羊毛A路人受难的事件。明明是路人A的锅却逼得A路人遭到私信谩骂、掉粉等以至于不得不特意发了个视频“我真的没有薅羊毛”来澄清。路人A和A路人傻傻分不清,追根溯源,路人A的ID本身就有蹭老牌up热度的嫌疑,在薅羊毛事件爆出前,他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up主。
同样是在B站,前段时间还发生了知名up主纷纷被恶意抢注商标的事件,引发B站重点关注并出台了相应的维护措施,提供一定的法律咨询和援助。而在未来,“UP主创作权益保护计划”将会上线,为UP主提供更加专业立体的法律支持。
那么抢注商标究竟是一种什么行为呢?合法但不合理。在我国,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而未注册商标则不受法律的保护。谁最先申请注册,商标专用权就属于谁,因此讲究一个先来后到的注册原则。如果不能提前防患于未然,那么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可能被营销号等组织和个人提前“占坑”,除此之外啥也不干,坐收渔翁之利。
“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动机,一切动机背后都有利益。”商标抢注也不例外——为了“名”与“利”。以B站为例,很多抢注者在一很早以前就发觉了up主有大火的潜质,在流量为王的现在,一个有名的商标,热度很高,代言推广便也纷杳而至,变现能力不容小觑。一旦抢注商标,原up如果还有任何依靠本商标盈利的行为,或多或少都需要承担责任和赔偿。
商标抢注的“怪圈”近年来愈演愈烈,不仅商标抢注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庞大,“职业抢注人”也不一般,既有速度,也有“熟”度。从发现具有火爆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到了解商标注册的程序、规则,并提前准备好各种审核材料进行将近一年半的申请拿证,再到投机取巧多次贩卖,屡次行走在法律的边缘,却不知早晚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桩桩关于商标抢注的事件警示着世人,也让我国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诸如新《商标法》就是我们正在探索的其中一条出路。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漫长的商标申请到领证的时间,究竟具体实行的是怎样的审查和审核原则呢?为什么商标抢注的行为还能屡禁不止呢?又为何大多抢注商标的事件的受害者都是在已经被抢注后才知晓而在申请途中毫无所知呢?被抢注的维权道路有多长又该具体怎么走?
显而易见的是,打破商标抢注“怪圈”依旧任重道远,也亟需各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这对具有盈利行为的组织或个人进行了警示:宣传未动,商标先行;另一方面,这也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规、填补空子,同时强化审理程序和维权手段;最后则是对全社会提出了共同的目标要求:树立正确合理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拒绝不正当的“渔翁之利”,对恶意抢注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