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散文家协会举办的首届“欧阳修”杯征文比赛于6月30日截稿,昨天终于完成了初稿。
三周前看到征文通知,除了散文外,还有散文诗且含辞赋,心中一动,遂想好了题目,写在简书私密文档里。(这是我一个习惯,每逢想写什么时就先起好标题,有时还写好大纲,放在简书上以防自己忘记了。)而后拖了两周未动笔,找不到感觉,也没有冲动。
上周三(7号)采访劳模不成功之后,就寻思着不如写好征文,留两周时间专门对付报告文学。当晚把石台采风作业收了尾,第二天上午就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写。找语感,找韵脚,憋了一上午才写出一句话,算破了个题。下午晚上均无感,改做其他事。
第二天(9号),终于找到感觉,写了三段:第一节,欧阳修被贬至滁州;第二节,滁州之景,二泉三亭,开发风景;第三节,欧阳修二记,曾巩一记,文传天下。
计划第四段写地因文传与文脉绵延,于第三天(10号)上午组句初成。下午陪小文友去采访高新开发区工会主席,意外收集了一些我那位采访对象的事迹资料。
从此文写作可以看出,文章是可以逼出来的,白天也是可以写作的。如果想夜晚写作,那就千万先别饮酒。
今天上午通读了一遍,不是很满意,内容倒不是不全,只是赋句短句过多,少了些四六句和交替感。想到离截稿期还有半个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补充、修改、润色了,吾心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