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心情,无法形容。真的是气愤到了极点。
还是源于下午的会,其实开会我也预料到了可能会挨一顿批。因为我不知道老板到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我也没有提前了解去年的能力提升到底有什么样的失败。
然后,老板的一句话,去年做的这个事,今年做了吗。你能在上面体现我留样复测通过率提高的方案吗。瞬间问的我哑口无言。
我大脑当然是一片空白,当然中间也说过几回,但基本是一说一个错,多说多错,后面还是不说了。
留样复测,为什么总通不过,不就是人员,设备,样品,方法,环境,质控没有搭配好么。
是不也有一点很简单,杨冬不停的安排提升,那么我不停的考。参数的定位当然是重点。第一步,各科室的参数人人通关,第二步,综合室内部交叉拉通,色谱室也是。肯定是基于人员的参数储备需求。
1.参数梳理(查缺补漏)第一步
2.参数人力梳理第二步
3.第一阶段考核,各科室参数内部人员检测能力拉通
4.第二阶段考核,分为综合室和色谱室,两大科室内部检测能力拉通
5.从这些考核中一方面储备人力,另一方面总结梳理参数的掌握难易,稳定,以及耗时情况,在订单执行时重点针对监督,质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