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家长或者学生咨询课程事宜。而时不时我总会收到如下的“询问”:
1. 你能上课吗?
2. 老师,你有线上/线下课吗?
3. 你能教我孩子吗?
4. 我想学英语,怎么办?
5. 想学英语(这个甚至都不能称为是“询问”)
每次看到这样的咨询,我都会尽量耐心地回答对方。但时间久了,每次都要深呼吸,平复好心态,真的吃不消。尤其在比较忙碌的时候,回复这样的询问会耗费比原本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心情自然也不会愉快。
现在社会,每个人的时间都格外宝贵。为了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大家都在尝试各种方法减少时间的耗费,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用。但往往我们忽视了不良沟通带来的损失和不必要的成本。原本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来来回回要用五句话,甚至十句话才能让对方明白。这样一来,双方的时间都耗费在低效的沟通上。
以上述我遇到的“询问”为例,我必须要主动去问对方(或者对方的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几年级?以前学过吗?考过吗?程度如何?上过其他课吗?)以及想要通过上课达到的目的(下次的目标分数是多少?现在想学的目的是什么?等等)。有些咨询者可能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学英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上来就问:“这个课程适不适合我?” 某个课程是否适合,首先应该是从自身出发去判断的。就算来询问我,也至少要主动告诉我目前的程度和学习状况如何。只凭一句“适不适合?”我实在无法给出答案。
还有些咨询者对英语学习的认知不够全面。比如:一个人说她学英语的目标是“不带字幕,能看懂美剧”。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学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个庞大的工程。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目前雅思托福考试要求词汇量8000-10000。而往往有这么多词汇量也不一定能顺利地看懂美剧。对于英语非母语学习者来说,增加词汇量更是一件需要长期持续的事情,没有止境);其次,要练习听力(这又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不信的话,可以试试听写,看看自己写出来的跟原文的差距);再次,还要熟悉美国的文化(可以尝试看看《破产姐妹》这部剧,数数有多少笑点是建立在对文化的理解上的?)。所以说,学习英语应该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一点一点地提升,而不是用“提升英语能力”这样看似高大上,实则无用的目标麻醉自己。
虽然见了很多耗费沟通时间,增加沟通成本的“询问”,但也遇到过非常清晰、顺畅的“询问”。如果总结成模板,应该是这样的:
老师,你好。(多一个称呼和问候,隔着屏幕也会让人对你有好感)我看到你朋友圈发的课程介绍,很感兴趣。我目前在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需要三个月后拿到90分以上的成绩。我两个月前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成绩不理想XXX分,各项分别是XXXX分。现在想为下次考试准备。想问问老师有没有适合我的课程?如果有的话,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模式?费用是多少?谢谢!
老师,你好。我看到你朋友圈发的课程介绍,很感兴趣。我孩子今年三年级,之前在XXX(机构名称)有学过一年多的英语。有一定自然拼读的基础,但感觉不是很熟练。现在想通过你介绍的阅读原版童书的方法来学习英语,不知道有没有适合孩子的课程?如果有的话,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模式?费用是多少?谢谢!
以上这两个模板大致相同,都很清楚地告诉我他们现在的学习状况和程度,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咨询者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我们之间沟通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我也可以对对方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够很好地解答对方的问题。而对于我来说,也能够减少沟通成本,达到双赢的沟通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