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太平湖东里,王府大院。
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没有故乡。但如果有幸生在五、六十年代,那么他的心中应该有一座久远的院落。昨日,因着一些机缘,几个幼时的玩伴,相约来到这里,暌违多年,看到部分老院落残破衰败,难免感怀心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edc819c016a0c057.jpg)
满人入关统御中原后共十代皇帝。前五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国力强盛,内外威服,皇帝做得舒心惬意,后五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国力日衰,内外交困,皇帝都做的猥琐黯然。同治帝即位以后五十年,紫禁城再未传出男婴的啼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9913d5cd07eac6e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27efc21e204068e1.jpg)
儿时的院落景象,经常显现脑际。像今天这般的暑热骤雨日子,记忆深刻的是漫天飞舞的燕子。因为房子老,屋檐大,梁椽复杂,那时屋檐下栖息着一种楼燕,飞行速度极快,属候鸟习性,夏初不知从哪里成群结队飞来,寻归旧巢。夏天里,临近傍晚时分,院子上空,总有上千只楼燕飞舞,蔚为壮观。如遇大雨将至,云气低压,昆虫飞蚊也被压低到地面,楼燕为了追逐飞虫,从高空轮番俯冲,在离地面距离不足半米的高度,才骤然拔起,又窜升云霄。这道风景,只有在北方城市,又只有在这种大屋檐的砖木结构老屋院落里,才能看到。如今的北京,老屋越来越少了,不多的老屋子里,又在屋檐下拉起了铁丝网,以防燕雀作窝栖息,这种风情景象,估计也就永绝世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b67b1436b63ca48b.jpg)
透过昔日画工笔下的图景,可以看到王府的当年模样。整座王府,坐北朝南,中路殿宇高阔,五座殿堂,分出三进院落。东西两条侧路,配有房屋院巷,错落有致。紧临西路,有一座自然风景的花园,亭台水榭,意趣悠然。花园墙外有一汪湖水,湖水尽头,就到了西城墙墙根处了。与湖水相连,一条小溪从王府门前经过,一座带汉白玉护栏的小桥坐落水上,全图清逸疏朗,有王府气派,有民生景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88568258f1bf2ca5.jpg)
如今这一院落,中路基本保持了以往建筑,一道和二道大殿,构成音乐学院的东门前院,几经修葺,焕然新貌。旧日坐立门外的两具石狮,搬至二道大殿门前,身相浑圆,形态威仪,是京城宅院难得一见的石狮精品。第三道大殿,原本应是核心建筑,看图像应为面阔七间,进深两间的大殿。不过,在音乐学院礼堂建设时,因用地局促,被拆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51c17d4847a620d2.jpg)
现礼堂后身,有一三间面阔的过堂门,与第四道殿围成一个院落,这才是我们,以及附近群众所说的王府大院,也是我幼时的居所所在。这进院落,因归属未定,没有单位或部门愿出资修缮,年久失修,最为破败。去年冬天来探望过一次,排了一些照片,看到的是檐瓦残破,棚屋乱搭,印象是何止破败,几近羞辱。只有那只坐落屋脊的绿瓦鸱吻,虽被蓬蒿遮蔽,仍是一副威严气派,像一个倔强的老者,俯瞰世间沉浮,遥想当年岁月峥嵘。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9eaf7db1555947c4.jpg)
满清中后期,皇亲国戚,枝芽蔓生,遍地王府,满城都是爷。可除了紫禁城里的万岁爷,得数醇亲王的爷最大。醇亲王府最为尊贵,因为醇王府家两代执掌军机朝政,也因为这座府里降生了位真龙天子光绪帝,出生地点就是照片里的那间槐荫斋。
王府大院,全称和硕醇亲王府。何谓和硕,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所谓“铁”字,一指清朝册封爵位的最高等次。二是意味世袭罔替,子孙百代,永享最高国俸。三是国库银两充拨宅落建设,府邸尊严。仅此三项,在晚清时代,京城御内,无其他府院敢与攀比的。在晚清时代,醇亲王一家,可以说是满清贵族的最高代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5e61e0fe74743890.jpg)
王府院的始祖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年间皇子,1859年分府出宫,紫禁城为他选中京城西南一隅的这座院落。奕譞当时只是道光众多皇子中的一位,建府之初称郡王府,因在道光皇帝家排行老七,市面上都称它为七爷府。
奕譞自从在太平湖畔分家建府,开始家运亨通,势不可挡。同治帝死后无嗣,次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1890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庙,其子载沣袭爵。光绪帝崩无嗣,载沣子溥仪又一次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凭心而论,在晚清皇族权贵中,奕譞载沣父子二人,算是了然时务,费心朝政的,在当时来说,他俩为人也算清正,历史应该给予正面评说。特别是两代人都倾心海军建设,深知国家积贫积弱,实因海防无力。奕譞与李鸿章相互拱托,为建设北洋水师,也算颇费了一番心血。临终前,当朝皇帝光绪前往病榻探望,据说奕譞扔牵着光绪手说:“勿忘海军”啊。只可惜,死后五年,甲午战事骤起,龙旗飘扬的北洋水师,竟不敌东洋,烟消大海。与北洋军舰一起沉入黄海的,还有大清的最后一点国运,醇府两代当家亲王的幻梦。强劲腾升的醇王府家运,终究未能扭转大清朝业已颓倾的国势。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9442/2e5f83f4af609326.jpg)
院子里几颗老槐树,树荫下是我们儿时戏耍的地方。槐花正在盛开,一如儿时夏日的情景,满地芬芳。
(此文写于2016年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