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我未尝不热心地期待“新年”的来到;但到了新年,往往又大失所望,觉得这不是我所期盼的“新年”。
我所期盼的是十几年前我童年时的“新年”。
近些年来,我每逢过年,全仗着对“过年”的回忆,勉强给自己制造些过年的情趣,聊以自慰。
在我记忆力变得薄弱前,凭借回忆把儿时的过年情节尽可能多的记录一些,我也将心满意足。
现在我们的生活相比小时候难道不好吗?小时候的生活难道不苦吗?可你想过的“新年”,到底还是小时候的新年!
如今过年最快乐的是谁?当然是是孩子,
想想我们过年,有年味的东西还剩下什么?唯一让我感到开心的就是这几天的假期。
但是,回想儿时,新年令我们兴奋的事物可就多了。
(一)买新衣
买新衣一般在过年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张罗了,每当冬半年,人们冬闲,剩下时间就等着过年,小时候就像木心的诗里说的:“从前的日子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儿时,每到年底,我就跟着妈妈去市场逛,但经常是逛悠半天什么也买不到。一是因为当时日子过得紧,买衣服须慎重;二是孩子买衣服太挑剔。
孩子们买新衣一般喜欢花哨的衣服,而且上衣口袋要大,以便过年出去磕头时,可以往口袋里多塞一些糖球儿瓜子。同时卡通图案必须好看,时髦,这新衣必是穿给外人看的。兼具美观和实用。
同时,我最期盼有一双崭新的旅游鞋,如果妈妈能给买一双脚跟儿带“跑马灯”的旅游鞋,那种满足感,自豪感犹如哪吒拥有了一双风火轮。
我会更喜欢黑夜的来临,让自己走进黑暗里,以发挥脚上彩灯的效用,也会走上大街,向邻居炫耀着自己的鞋子,还会抬起脚尖,用脚后跟颠着走,让“风火轮”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二)买零食
衣服满足了孩子们的社交需求,但是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过年能吃上平时吃不到的零食远比能吃到各种鸡鸭鱼肉更令人开心。
在所有零食里面,糖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像酥糖,奶糖 ,软糖,水果糖等等,其中软糖又最受孩子待见,与其说好吃,不如说好玩,软糖软软的可以在手里揉来揉去,弄得脏兮兮后再一口咬下去,貌似带有灰尘的东西才更加好吃。
不过像是花生、瓜子、葡萄干、山楂条、冰糖、虾条、薯片、雪饼等零食也都会买上一些,并且从初一到十五由母亲每天限量发给我们,每次领到手里,倍感珍惜,总是玩弄一整天,才舍得将其吃掉。
(三)放烟花
过年儿,烟花是一个极好的视听盛宴,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文化形式,如今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内心自是一阵怅惘,真是糟蹋地一点年味儿都没有了。
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给过年增加了许多乐趣,忽然一下安静下来,真是有些不适应。
幸好我还是有乡下可回的,回家观察观察现在的孩子是如何过年的,期望用孩子们对新年的欢乐,也把自己融入这新年欢乐的气氛中来。
恰逢春节,疫情又起,还是在家多陪孩子,少出去转,勤洗手来,多吃饭。一起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