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4.如何推动留守儿童阅读

14.如何推动留守儿童阅读

作者: 雷震子的亲密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9-06 08:18 被阅读0次

    《儿童阅读三十讲》笔记

    许多城市儿童阅读做得十分出色。家庭丰富的藏书,良好环境的社区图书馆,高品质的亲子阅读,高知素养的父母比例大,儿童阅读就容易落到实处,儿童也容易养成高品质的阅读习惯。

    然而,对于有志于儿童阅读的乡村教师来说,乡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尤其是在家阅读就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课题。

    毕竟手机、电子游戏等等正在乡村儿童中间蔓延,大面积地占据了儿童的空余时间。


    一.留守儿童回到家,陪伴他的往往是爷爷奶奶辈的隔代老人,功课辅导都有困难,更何况他们还未必认同阅读,这似乎是极大的劣势。

    其实有两大优势,一是留守儿童实际可支配的时间比城市儿童更多,包括不必去上辅导班。二是留守儿童普遍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教育不能只看到条件中隐含的不利一面,更应该看到条件中隐含的有利一面。这有利的一面就是乡村儿童更有可能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为什么乡村儿童更容易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一方面,父母大多数不在身边,或者在身边也非常忙的情况下,许多事情只能儿童自己做,得不到父母的协助,这就为自我管理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乡村儿童的自理能力强,又为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能力基础。

    然而,今天的乡村儿童又是最难管教的,为什么?

    因为乡村整体的生态非常糟糕,青年人多外出打工,老年人普遍没有文化,乡村的各种陈规陋习比较多,弱肉强食也比较普遍。相比于城市儿童的阅读,乡村儿童阅读的推进更有必要。那么从何入手?


    二、师生关系是推进乡村儿童阅读的最好的切入点

    不成熟的乡村教育,往往会对乡村文化以及这种文化下形成的儿童产生应急反应。例如更多的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乡村儿童,以此来确保教育秩序。简单粗暴的管理又强化了儿童的原有模式,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讲,许多乡村儿童是缺乏真正的关怀的。

    在乡村教育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班级教育,逐渐避免一味的严厉甚至粗暴,把爱与规矩结合起来非常重要,要不断地向学生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我爱你们,你们也应该爱护彼此我们是一家人。许多时候,越是表现粗暴的问题的学生,越是缺失关爱,而惩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是在相互对待中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阅读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班级共读会帮助班上的所有儿童形成一体感,一种我们是一家人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形成共同的语言与密码。有一些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低段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是霸王龙》《逃家小兔》等等,每一次的共读都是一种文化的浸染;而中段的《夏洛的网》,高段的《小王子》,都是用于一个班级相互驯养的极好的书。

    通过这些图书,既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也同时让儿童跟书籍建立关系。用书籍去浸润生活,对抗粗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帮助乡村儿童逐渐恢复自尊则是乡村教育的核心。真正的恢复自尊当然依赖于通过不断的挑战获得成就感

    另外,类似于《丑小鸭》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儿童建构内在的自我理解模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帮助乡村儿童寻找生命意义,则是乡村教育,包括乡村儿童阅读的重要目标。无论是《花婆婆》《小黑鱼》,或是中段的《彼得潘》《秘密花园》《时代广场的蟋蟀》,还是高段的《特别的女生撒哈拉》,都是非常好的共读书籍。

    越是乡村越强调共读,是因为亲子共读不易形成。学校也好,班级也罢,可以通过共读,而不是外在的讲道理,甚至训斥来帮助乡村儿童理解自我找到或至少去寻找新的人生道路


    三.如果没有爱,没有自尊,没有对生命意义的追寻,那么,强调乡村阅读就变成了往空洞的灵魂里填塞知识,意义非常有限。在这种背景下,抓阅读就像找方抓药,成本高、效果差,流于形式。

    有了师生关系的改善,有了共读的文化建设,班级风气乃至于学校风气才会发生转变,这才为阅读创造了土壤。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城市、学校或班级推进阅读的一些基本的策略,乡村还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给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按居住区域分组捆绑阅读。举个例子,同一个村子住的很近的一群儿童,可以每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天放学带一定数量的书籍回家一起阅读或交换阅读。如果有留守儿童无人管理,则可以约定一起阅读。如果在家能够自我管理,或者有爷爷奶奶督促,也可以交换阅读。可以给阅读小组起一个十分拉风的名字,也可以经常给阅读小组一定的激励。通过小组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克服一个人时的懈怠、懒散。

    方案二,无法控制过程时就管理结果。举个例子,儿童在家不读书没有人管,通常的思路是找人来管,或者抱怨父母,抱怨爷爷奶奶。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呢,把坚持阅读变成一个自我管理过程,跟儿童约定每天晚上回家读多少,规定好底线,第二天到校,简单的检查后进行反馈激励为主、还可以将阅读数量清单化,儿童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会特别开心。一旦儿童做不到,要有平常心,帮助儿童一点一点地复盘,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样复盘几次,儿童感觉到老师不是在指责他,而是在帮助他,再不用心读书,自己也会很不好意思。经常性的开展阅读大挑战也是特别有好处的。

    方案三,以输出倒逼输入。阶段性地使用阅读分享技巧,由儿童轮流进行分享,分享的关键不是负数,而是让儿童保持注意力。

    初级阶段可以分享故事,照猫画虎地讲故事,看谁讲得完整而生动,人人有份、轮流进行。儿童为了分享,至少阅读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再往后,可以采用主题分享的方式,围绕书中的题来发表意见。最终,还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去研究系列小说的作者或作品,再与大家分享。或者给一批书分享其中共同的部分,比如主题,这样能促使儿童深入地阅读。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把劣势变成机遇,例如留守儿童家长不在家,我们可以鼓励儿童每周或每月录制音频、故事讲读,或者阅读、分享或者讲演,向远方的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做成作品集,或电子稿或打印稿,制作出来发给爸爸妈妈。读书笔记可能非常简单,简单到一本书寥寥无几。但是每一本书都做一个简要的记录,哪怕是简单地摘录,一天天汇聚起来,也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四. 乡村儿童阅读,尤其是留守儿童阅读的难度究竟在哪?

    实际上不是在儿童那里,而是在老师那里。因为乡村老师也往往是不读书的,缺乏读书的深层动力。所以,对于乡村的校长来说,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想要打造一所怎样的乡村小学,仅仅是为了迎合上级部门的需要,把成绩抓上去吗?还是说,我怀着乡村教育的使命感,通过创造一种基于阅读的校园生活,影响这一片土地上的文化基因。

    对于乡村的老师来讲,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想要打造一个怎样的班级,是在学校或教育系统的环境下,做一个仅仅在抓考试的人,甚至连考试都不抓,还是守着一间教室,把图书和关于图书的一切都带给儿童,让它成为一份礼物,能够让遭遇到你的儿童受益终生。

    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你就是一所学校真正的领导,一间教室真正的领导。当你捧起书,眼睛开始发亮,灵魂也开始丰盈时,儿童就变化了,教室和学校就变化了。当你觉得你有责任让儿童爱上阅读,你就会去努力地影响每一个儿童,影响每一个家庭。相反,你会归咎于儿童,归咎于家庭、归咎于校长,归咎于你所处的环境。青山绿水在你那里不再是一份恩赐,反而成了一份诅咒。

    所以,乡村儿童阅读怎么抓,取决于你呀。亲爱的乡村老师,你的愿望将深刻影响一批儿童的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如何推动留守儿童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hb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