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东莞雷暴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怎样培养兴趣呢?
我儿子说兴趣是要从小培养。长大就晚了。他举例子:有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给他看《探索与发现》、《动物世界》,所以他很喜欢上生物地理数学课。因为从小没培养他英语和语文,所以他这两科学不好。他还沮丧的说,“我现在都这么大(14岁),不可能再培养兴趣了”。这不,周末的作业又卡在英语和语文的作文上了。周五晚上约定好周末完成所有作业,并检查完就给平板玩两个小时。结果昨晚硬是没憋出来没拿到平板,拖到今天上午才完成。这没兴趣真是痛苦!
唉,这英语和语文简直就是他学习上的“拦路虎”呀!他自己也说这个暑假要狠狠地下功夫练字、背单词,多阅读。可是具体的要怎样开展呢?有哪位老师、家长可以支招给点具体的建议?
说实话成年人都懂,有些兴趣真的是可以慢慢培养,可有些兴趣真是培养不了但也要坚持做。比如,有人就不喜欢做饭,但还是要做一日三餐,而且是一家人的那种;有人不喜欢从事某项工作,可为了生活还是要做,而且还可能要做一辈子。再比如:钓鱼和写字同样是静心的兴趣,但让我和老公换着来,那就太不可能了。目前现实是:大多数成年人不为兴趣工作,孩子不为兴趣读书。
关于如何提升学习,《重塑心灵》这本书里也有介绍大脑的结构。从脑科学的角度看,情绪和学习原本就是一个系统。从大脑的解剖结构上看,负责情绪调控的杏仁核就位于负责学习记忆的海马体的末端,关系密切。当我们情绪波动,杏仁核兴奋起来,带动海马体也兴奋起来,我们变得很容易“牢牢记住”。看来我要重读这本书研究研究,希望能对儿子学习有所帮助。
所以,我儿子说“兴趣只要从小培养,长大了就培养不了”。这句话只对了一半。确切的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自己想不想去培养这方面的兴趣?这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和认知。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某些领域,哪怕是半路出家也能成为某些领域的佼佼者。
回想我抄经写字的初衷,有他人的影响,更多的是为了逃避生活中鸡零狗碎的事情,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就像快走、慢跑、练瑜伽一样,在专注于做这件事的当下,自己是属于自己的。慢慢的发现自己拿笔也稳了,某个字写的有模有样了,有成就感了自然也就有兴趣了。断断续续了这么多年,因为天赋原因功夫不见长进,但我却乐在其中。
我们世间凡夫,天天要面对柴米油盐,人情世故,要切换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久而久之,不经意间我们就把“自己”搞丢了,所言所行都是为了“利他”而保持我们所需的各种社会角色和身份。“自己属于自己”,需要慢慢领悟和找回,专业术语叫“与自己和解”。条件允许的话,培养一个健康的兴趣很有必要。
孩子们的学习也一样,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死记硬背、刷题,对他们来说都是违心的。结果就是花了功夫也很难学好。因为他们是在做违心的事情。再深层一点的解说我就继续不下去了。哈哈哈。。。真是应了那句话:“知道跟做到两回事”。李中莹老师也常念:说不出来拿不到说不清楚做不到。得好好补课!
这样一梳理,我更加理解孩子们学习的辛苦了。面对孩子们不感兴趣的科目,家长正确的做法不是逼迫而是引导。写到这里时,就想到两个孩子小学时被我逼着做那么多不喜欢的事,现在很后悔。下周回来要跟他们道歉。同时要尝试做个铺垫,关于暑假的兴趣培养。
文字有疗愈功能,把思想转换成文字表达,需要很多个工序,这个过程也是跟自己在一起的。同时因为专心专注,也会触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给我们提取有价值的记忆。
给自己加油点赞!
2020.10.31拍摄于巴音郭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