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收藏,有时遇上了好的藏品,我们却不见得就能马上买到手。这时,我们不但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还必须采取外松内紧的战术,“盯"上它,以免错失良机,追悔莫及。
2009年4、5月间,我在市东郊某同行D的住处,见到他刚淘来的几幅书画: 著名画家李世南的人物四尺斗方;赵豫的四尺三裁山水,王少卿的四尺三裁写意花鸟画等,都是原装裱的立轴。还有一把很大的成扇,是有着"中原草圣"之誉的,已故名家杨公亮先生创作的双面书画合璧作品。我即刻被这件成扇所吸引,我问这些作品想卖的价格,同行D并不"接茬儿",却只问我能值多少钱。还问我:
“大扇子背面的山水画是谁画的?"
我心里知道,但并不敢告诉他。否则,我若想买到手,至少要付出三倍以上的高价。最后他又说: 自己打算开字画店,这些作品现在贵贱都不卖,我也无法勉强,只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暂时作罢。
转眼间已是九月份。有一天我去古玩城。在Y总店里,遇见几位相互都认识的同行,大家聚在一块儿闲聊,其中D也在座。听别人说,D在古玩城三楼巳租下一间小店面,第二天就要开门营业。
“这么快就开店啦,恭喜恭喜呀!明天那几件儿东西带来不?"我问D。我俩会意地一笑,他说: "带。"
“那把大扇子你想要多少钱?"趁别人聊的热火朝天,怕别人知道,我故意含糊地小声问他。
他没有说话,只是快速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伸出,做“八"字状,那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卖八百元了。
“行!我要了,给我留着。"我十分肯定地说。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有点儿晚,骑车赶到古玩城三楼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半了。我知道,古玩城平常是上午九时开大门菅业的。到了D新开的店门口一看,心里顿时“咯噔"一紧,暗叫“不好!"不到十平米的房间里已经站满了人,一一基本是三楼的书画店的老板们。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品评着那些刚挂起亮相的书画作品,伴随着半玩笑似的讨价还价,气氛相当热烈。墙上张挂的,除了上述的三幅立轴外;吸引的人,还有一幅是张海先生90年代初创作的三尺对开书法立轴,金石开先生四尺整纸的《喜上眉梢》画作,以及周俊杰、宋华平等诸位的书作。大家的注意力和目光,好像都集中在展示出来的这些作品上。对这些,我倒不是十分在意,最担心的是,那杨公亮先生大成扇,是否已被他人抢先买去。
房间的西南角落里,约一米高的三个大的工艺折扇,都没有打开,靠墙挤放在一处,根本没有人注意。一一因为这种大折扇,常见扇面上的作品,多是廉价的商品书画。我挤身过去,大致左右翻看一下,拿起折扇中的一件,小心地打开上端两三个折面,确认是杨公亮先生的作品,随即合上,什么也没说,掏饯八百元付款给D。D却拉住我不放,“不行。这扇子少一千不卖!"
“昨天说好了,今天咋又涨价了?!”
“恁大个扇子,八百卖给你大亏了。”他反悔了,尴尬地赔着笑脸。
我怕引起别人的围观和注意,只好又塞了一百元给他,D这才不再纠缠,作罢。随后,我还挑了一幅唐玉润先生三尺整纸魏楷书法托片,和王乃容先生四尺整纸的篆书"大有作为"作品,又花了九百元给D,自己也算收获不小,赶紧抽身出来,准备返回住处。熟悉的Y总守在D的店门口,见我拿了东西出来,想要看看我刚买的“宝贝”。
“走,到你店里看吧。这儿人太多了。"
到Y总店里,我帮他打开那件很大的工艺成扇,展开后足有一米六宽。Y总见了:“多少钱买的?他们都不知道?为啥都不要?”他也是刚上三楼来。
我说:“这东西你在D家里不也早就见过吗?"
“是呀!他当时不卖。那扇子背面的山水画到底是谁画的?"看来,他和D,之前都只知道那大成扇的书法面是杨公亮先生写的,可又确实都没认出另一面山水画的作者是谁。
因这件成扇我已收归己有,觉得告诉他也无妨:“山水也是杨公亮先生画的,他的号就是‘三山老人’呐。"
“给你一千五,卖给我吧?”
我笑了,“贵贱也不卖。自己喜欢,留着玩儿"。
从Y总店里出来向右,我欲走步梯下楼,一位素不相识的成年人追上我。那人约摸五十多岁,也非要买我好不容易刚“抢”到手的,杨公亮先生创作的那件成扇。我说:“不卖!"他却一再追问价格,我只是不卖,他见我态度十分坚决,遂主动自报家门,说他姓孙。并执意留电话给我,说"什么时候你想卖了,给我打电话"。我敷衍着匆忙离开。(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