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到公司就看到老妈打来电话,我很奇怪。要知道,我老妈平时没啥事是绝对不会给我打电话的。除非是她自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或日子。
毕竟老妈年纪大了,跟我们的想法和观念总会大相径庭。
才知道今天原来是农历六月初一了,天天忙的都忘了日子了。我从小就过六月初一,每每这一天,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过节仪式,但是吃水饺这个肯定是少不了的,煮熟的饺子头一碗要端到自己祖上去祭奠,还要给奶奶送去一碗。有的家里还会放鞭炮。
听大人说六月初一是一年过了一半,可从来就不知道这一天到底是什么节。你如果说是小年吧,但是大家现在统一默认的小年不就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时候吗。
在我们家,农村里,这个节日是相当重要的。其实一直过的都是农历的节日,而且也不像我们现在说的这么洋气,各种各样的节日,像情人节,圣诞节,七夕等。在家里,大人们除了春节直接叫过年,其他节日,比如:元宵节就是正月十五,端午就是五月五,中秋是八月十五,重阳节就是九月九,节日是一样的过,具体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很多老人,你说中秋,不知道是啥,但说八月十五一定知道。
刚刚也是百度了一下。原来农历六月初一,是汉族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是地域性比较强的一个节日,不是说全国都会过的节日。主要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
除了我现在知道的吃饺子外,六月初一这天在以前竟还有这些有意思的习俗。
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说到“杂烩菜”相信不少河南的老乡们,差不多要留口水了吧。你有多久没吃老家的杂烩菜了,还有老家的裹凉皮,煎灌肠……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农村,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其实,现在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里上班的我们,都差不多已经不在意这些节日了吧。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假期,渐渐的也就差不多忽略了。真心的希望,这些传统的农历节日,特别是包含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能一直持续永久的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