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加瑟的《局外人》,我想到现在的一个网络词“佛系”。与世无争,不做作不矫情不强求,不喜不悲,不坚持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这样的一种淡然的迷失自我的把自己降到尘埃的处世态度,是不是就真的可以脱尘离世,明哲保身呢?
《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与世界、人生疏离,到哪里都是局外人的感觉。
他的母亲死了,在外人的眼里,他看起来并不伤心,像一个局外人一样,无动于衷。母亲死了,难道不应该是伤心欲绝,泪流满面?好像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反应。而默尔索看似很平静,它抽了烟,喝了咖啡,甚至连母亲封棺前的最后一面都不愿意看,这得是有多么的无情无义?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他若无其事地去约会,看喜剧电影,还和女友去游泳,同居……让人觉得那个死去的并不是他的母亲,他就是个局外人,真是不可思议!
单位要外派他去巴黎工作,这是个好差事,他却说无所谓,去也行,不容易也行。 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杀了人,既不积极找律师,也不努力为自己辩护,好像什么样的结果跟自己无关。即使被判处死刑,也冷漠如初。
而整个案件的辩护过程中,调查不注重命案本身的事实过程,却专门针对他本人。他们辩论人性,灵魂,调查被告的一些个人的行为小节,却不关注杀人案本身。这些行为小节被司法当局妖魔化,原本是个很简单的犯罪,直至被认定为十恶不赦的蓄意谋杀,而被告却连开口的权力都没有,他无法申辩。被告就是一个“局外人”。
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是默尔索的无所谓的处世态度害了他?还是这个怪诞的社会剥夺了他生存的权利?
掩卷,余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