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的南京进入了梅雨季,在海边的日子就听说南京已经入梅,且下了一场大暴雨,导致几个地方都被淹,从海边回来的第一天艳阳高照,空气闷热,人走在外面感觉像是被抛上炙然沙滩上的鱼,脱水般干巴巴的想瘫下来。
都说山中不知日月长,海边同样不知人间短。我喜欢喜欢大海边的世界,好像十多年以前去的渔山岛:湛蓝幽深海面,夜晚扎营的帐篷,还有一排排渔火闪耀在海面上,风吹着。
我对大海的印象来自于我少年时最喜欢张雨生的一首歌《大海》,尽管也听过大海啊故乡。张雨生的大海以及当时的MV画面给我的感觉,我想大海也就是比家乡的河和湖再大一点吧,直到我见到真正的海。
大海,我的印象始终停留在文艺般的描述,主要来自于一些大海的文艺片,会想象着幽蓝的海水,还有如海藻般飘来飘去的长发。
我第一次见大海是2002年,那一年因为公司组织的缘故,终于得见大海的第一面。是在连云港的海边,连云港的海是东海。我所初见的海水并不算特别清澈,当我坐了摩托艇,开摩托艇的小伙把我带到了海的远处,当时的海面湛蓝幽深,但第一次见到海的兴奋掩盖了我对海的恐惧。
我开始学摄影的第一年去的是霞浦。霞浦更多的是滩涂。我去的时候其实是海水已经退下去,滩涂上高高耸立无数围杆,听说上面挂着的全是海带。我们拍滩涂上的落日和日出。
第二次见到海,便是渔山岛。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户外扎营,枕着海浪入眠是我最深刻的记忆。穿着仙气飘飘的波西米亚式长裙,长发与衣裙被海风吹起,海边的所有时刻都是让我难忘的且美丽的。坐着快三个小时的渔船才能抵达渔山岛,在看到渔山岛的最后那一刻,我吐的死去活来。
渔山岛的海幽蓝深邃,海面辽阔而又无边际,海浪白色的浪花不停击打着礁石,溅扬起一米多高的浪。深蓝深蓝的海水满足了我对海的想象。我从未想过深海里会有什么,尽管我看过很多关于海的故事电影。
第三次见大海是南极岛。南极岛的海是我和几个朋友的一次行旅。我们在海边喝着啤酒,吹着海风,玩着海水,拍着夕阳。而那一次行旅,对于大海,我并没有太多记忆,因为岛上的行人很多,同路的朋友也很多,而我只是被淹没其中的一个。南极岛给我的感觉始终是乱糟糟的,商铺是鳞次栉比的排列各种海鲜餐厅,拥挤的人,乱糟糟的场景以及价格特别贵的吃食,对于海的记忆却是那么的稀少。
第四次的海好像是在非洲,我们的肯尼亚之旅,行程最后是去蒙巴萨的沙滩上,那有着世界都著名的最美最细的白沙滩,还有东印度洋吹来的风。椰林、夕阳、暖黄色的房顶和粉红色的天空留给我的最美好记忆。
这一次的海就是海陵岛的海,也是南海。多云的日子海水是绿的,蓝天的日子海水是蓝的,海边的三天我们一直在海边转。在马尾岛看落日,看丰富云彩下面变幻莫测海的色彩;晚上我们在大角湾的海滩散步,听着海浪一层一层的铺上来又退上,我们还燃起焰花;东山的海湛蓝的,海浪一层层打到海沙滩上,一些鱼的尸体也被留在了沙滩上。我们临告别那一天,海水格外的蓝,海面有几只白色的帆,浪一层层的往上涌,一路绿树红花加蓝色的大海,这是我对海陵岛最后的一个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