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

作者: 独山子二中张晶晶 | 来源:发表于2019-11-25 00:14 被阅读0次

            不得不说,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正处在一种尴尬的瓶颈之中,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不够,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课下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学习数理化,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而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而且提出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新的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开始在这学期探索一些有效的经验与做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探索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在此提出,供大家参考。

    一、高效利用课前三分钟,预设铺垫,顺利推进

     1.课前演讲,灵动多姿。

          学生课前根据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自主准备演讲内容,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养成学生关心时政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习惯,而思辨思维正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的走向,而通过课前的演讲和热点的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除此之外我在人民网和人民日报上也经常找一些好的时评类文章比如《同“95后”一起构建生活和价值》《在“雷锋精神”中涵养时代新风》《人民时评:环境考核就应突出群众感受》来和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努力,希望能够给与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精巧设疑,激动心灵。

            每天上课的时候我会故意说出一个很容易望文生义或者对象使用错的成语句子,或者说出一例古代文化常识,让学生来判断正确与否,并设小小的奖励,比如有一天我进班后就在黑板上写下了“登高自卑”这个成语,我说如果有同学能够准确的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我就奖励一张作业免写劵,很多学生都理解成了字面的意思,而当我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真正意思的时候,他们都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而对这个成语的意思也竟然记得非常牢固。这样一来,学生每天都在想今天老师会带来什么样的成语和古代文化常识呢?每天对语文课都有了新的期待,这样坚持下去,不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大大增加学生高考知识的储备。

    二、有效利用课堂导入语,激发兴趣,诗意盎然。

           课堂导语要短小精妙,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之中。比如《囚绿记》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的一段“交往经历”,用象征的手法赞美了永远向往光明和自由的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阅读时不但语言给人以美的感受,绿枝条的精神更给人无限的启发与遐想。于是我这样设计导语;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这么富有生命和希望的绿却遭到了囚禁,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囚绿记》一起探究。”

      2.短小精悍,开课揭题。

          课堂上的导语不仅要短,还要开篇切题,触及重点,切中要点,将学生一下子就引导到教学的枢纽地带,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一课我设计的导语如下:

          北京大学是我们每一个学子都心驰神往的大学,而北京大学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呢?《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3.巧设情境,充满诗意。

          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设计导语时,教师除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例如对《赤壁赋》的导入我这样设计;

           他仕宦一生,沉浮一生,却总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热忱,他在江边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惆怅,他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的思念;他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的威武他在风兩中咏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兩任平生。”的洒脱。想必大家都猜出他是谁了吧?

     

    三、巧妙设计课堂活动,淡化提问,层层深入。

     1.淡化提问,创设活动。

          提问,推动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阅读教学中,几平没有不提间的。所以对提同设计的研究视点总是聚焦在“如何进行提问设计”上。其实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天然不用提问,如指导学生默读、明通、查阅、听读、复述、记背、改写、编演等。这就让我们产生联想,能不能在创设互动中不进行提问呢?

           如果不将提问作为阅读、讲析课文的抓手,而将“解决问题”作为历练学生的过程,那么,也许就能进行“无提问式”的学生活动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

           所以应该说,对“提问”的研究,最有趣的是研究如何做到“不提问”。不提问的最大意义在于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提问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将教学中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完成读、写、听、说的课堂活动。不进行提问又让学生活动起来,是真正可以做到的;其方法在于提要求,做示范,递“抓手”。我在讲诗经《氓》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一个小小的环节。

             今天我们学习的氓,请同学们先读起来。假设这首诗的每一段都可以用一首歌来命名,请试着给他们加上一个歌名,学生通过查注释,疏通文意,积极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歌名。比如第一节男女主相爱有的学生用《遇见》《我愿意》《喜欢你》《因为爱情》来概括,第二段结婚学生就用《今天我要嫁给你了》《今生共相伴》《知心爱人》,第三段用桑叶来告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可以用《当爱已成往事》,《太委屈》,第四段婚后生活就可以用《分手快乐》《把悲伤留给自己》《我真的受伤了》来命名,最有一节女主人公决绝告别,有的学生用《梦醒时分》《领悟《短发》来概括。

           像这样的命名活动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细节,是一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感受的侧面手法,老师提了要求,做了示范,递了“抓手”,没有进行课堂提问但思考深刻,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活跃,话语飞扬。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微型写作,点染课堂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会有“微型写作”的活动出现。他们点染着课堂的阅读教学,是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特别的美感。这样的美感不仅仅是因为在写作中学生和老师思想碰撞的火花,也是因为学生的写作成果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感受。

          从设计教学的角度看,课堂“微型活动”的和谐、雅致、注重与课文内容有着天然的联系,且写作内容姚小巧生动。最重要的是要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如此才能叫做“点染”

            比如在《囚绿记》上课前,我播放几张绿的幻灯片,让学生写下对绿的联想,学生在短短的五分钟内呈现出最自然的写作状态,优秀的写作联想如下:

     学生一: 说到“绿”,首先让人想到生命。绿是生命的颜色,我爱“绿”并不是限于它的生机勃勃,我更爱的它的坚韧,它的顽强和它面对风吹雨打所表现出的勇气。

    学生二:绿是大自然的颜色,它是孕育希望的温床;绿是生命的色彩;绿是希望的色彩。因为有绿色,人们才多了一份干净的心情。

    学生三:绿色是能给人灵感的颜色,“千里莺啼绿映红”遍地红花映衬在绿色中间。引来黄莺欢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柔嫩的枝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多么美画面,绿色总是这样给我们想象,给我们憧憬和希望。

    学生四:穿梭于清晨晶莹的露珠中,徘徊在亘古苍劲的树干上,绿色将世界上所有的活力收拢在一起,然后以更美丽的笑容绽放出来。

    学生五:绿色代表生命,代表春天,象征着和平,是大自然最灿烂的笑容。

             学生的写作摆脱了平时枯燥的写作语言,在图片的启发联想中,在音乐的点染下,写出了令人愉悦的文字,也让自己对整堂课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我们也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时,教师可凭借自己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组织综合性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更有效的课堂策略仍旧在探索之中。

                              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or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