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大学大学生世界
神一样的借口(四)没准备好

神一样的借口(四)没准备好

作者: 41aa8c261c93 | 来源:发表于2017-07-18 13:40 被阅读27次

    3450字,建议阅读6分钟。


    或许是准备出国,或许是为了职业发展的需要,你现在必须把英语口语练好。练口语对你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狠下决心,这次拼了老命也要把口语练好。于是,你决定约上朋友每周末去城市中的“英语角”跟老外对话,练口语。</br>
    周末到了,朋友问你几点去英语角。你犹豫了一下说:“这周有点忙,没时间准备聊天的内容,下周再去。”很快下周就到了,你又说:“我再练练发音,等我准备的好一点再去,现在去的话有点丢人。”一周又一周,很快就到了需要用口语的时候。这时你会说:“我口语说的还不是很好,下次有这种机会再给我好不好。”</br>
    以上的描述,说的肯定不是你,但那场景你一定很熟悉。</br>

    • 明天开始健身吧?不行,我还没准备好合适的鞋子。
    • 明天开始找工作吧?不行,我的简历还没有做的很漂亮。
    • 明天你代表公司汇报吧?不行,这方面的业务我还不是特别了解。

    上面这些推辞的本质都是在说“我还没准备好”。“没准备好”这句话的使用场景虽然不同,但会导致同样的结果:拖延。</br>
    这种情况下产生拖延的本质原因是:恐惧。</br>
    那么,我们恐惧的到底是什么?

    1.三个故事

    如果将来我找不到工作,最差也能去干个传销。这是因为我的演讲能力还不错,可以混口饭吃。</br>
    而我get“演讲”这项技能的过程,是一段千折百转的故事。</br>

    第一个故事

    自从小学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举手发过言。</br>
    在高二的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好律师。有可能是我脑袋进水了,也有可能是那几天我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我竟然举起了手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全班同学都被震惊了,两年了,第一次在语文课上看到有人举手回答问题,于是全班的同学兴奋的把身体扭向了我坐的地方。</br>
    站起来后,我就后悔了:我这几天只是浅浅的看了一些文章,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怎么能回答这种问题呢?我的脑海里闪过了无数的画面:自己没答好怎么办;同学们嘲笑自己怎么办;喜欢的女同学从此以后再也不和我说话怎么办。这些画面带给我一种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让我浑身上下不由自主的颤栗。我能感到自己的抖动,甚至能看到书桌因我身体的抖动而开始摇晃。</br>
    一秒、三秒、五秒,我一直在沉默。虽然只有几秒,但我却感觉像是过了几年。第六秒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无法承担“回答不好”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我清了清嗓子:“老师,我想上厕所”。全班瞬间哄堂大笑,我瞬间也不再颤栗,心情十分舒畅,高高兴兴的假装去上厕所了。</br>
    人是会反思的,经此一役后我总结了一个经验教训:我不是不敢面对问题,而是因为没准备好。下次我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素材,一定可以在班级里一鸣惊人。</br>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以“没准备好”为借口掩饰恐惧。</br>
    但是进入总复习后,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回答这样的问题了。</br>

    第二个故事

    一转眼,来到了大学。大一下学期我报名参加了题为“中国梦”的演讲比赛,在一片歌功颂德的演讲内容中,我以一场“我的梦是言论自由”的演讲先拔头筹,成功拿下了预赛倒数第一。</br>
    没成想,在临近决赛前有一名选手决定退赛,为了补足决赛人数,学生会开始从被淘汰的选手里找一个替代者。排名在我前面的选手无人同意参加,于是这个名额就流落到了“倒数第一”的我这里。</br>
    我为决赛准备的演讲内容是“留守儿童的中国梦”。决赛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在改稿、排练,想把一切都准备好,决赛的时候一雪前耻。</br>
    决赛当天,我觉得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可以上阵杀敌了。在还有三个人就要到我上台演讲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演讲稿的内容我一句都记不住了。</br>
    这可怎么办?本来我讲的主题就与主流不符,难以得到认可。一旦我在内容上也出现了差池,那真是“难上加难”。我努力回忆演讲稿,尝试从头屡一遍内容,但是越想越乱,脑海中一片浆糊。</br>
    此时,我又陷入到了高中的状态:恐惧。自己没讲好怎么办;同学们嘲笑自己怎么办;喜欢的女同学从此以后再也不和我说话怎么办。我浑身再次颤栗,无法控制自己。</br>
    我掏出了手机,给负责选手入场的学姐发了一条短信:十分抱歉,我嗓子太痛,一直咳嗽,实在无法演讲。</br>
    发完后,我关掉了手机,飞也似地逃离了现场。</br>
    事后,我总结经验教训:这次还是自己的经验不够,准备的不充分。下次我再好好准备准备,一定可以战胜心魔。</br>
    这是我人生第二次以“没准备好”为借口掩饰恐惧。</br>

    第三个故事

    大一下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支教活动。我的支教目的地是:宁夏省固原市西吉县的西吉中学高三年级。</br>
    我虽然报名的是支教活动,但更多的是从事后勤工作,并不站上讲台。因为前两次的失败经历,我对自己的演讲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br>
    但在我与当地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严重的缺乏自信心。很多学生认为以现在的成绩考上大学没有一丝的希望,即时现在开始学习,在仅剩的一年时间里也提高不了太多的成绩,索性就不学了。</br>
    看到他们,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高考的我自己。我自身便是通过最后一年的学习考上了想去的大学,因此对于高三的重要性感受的异常深刻。我觉得我需要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让他们重振旗鼓,踏上最后一年的征途。</br>
    我将我的想法与带队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当机立断:“太好了,那你去给他们讲一次“高考励志演讲”吧!”</br>
    师命难违,我勉强答应了下来。老师看了一眼日历,慢慢说道:“那就明天上午讲吧,我去安排下。”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晚上11点。</br>
    回到宿舍,我便开始构思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到了半夜两点,也没有什么头绪,只是勾勒出了演讲的框架。我放下了笔,准备明天一早告诉老师自己还没准备好,请他把时间往后拖几天。</br>
    但是第二天我睡过了,当我被老师从床上拖起来时,距离演讲只剩15分钟了。我苦苦哀求,说自己实在没准备好,请他换个人讲。</br>
    但老师根本不管我说什么,把我强行推上了演讲台。</br>
    当我站在台上,全场数百名高三学生充满期待的目光向我聚焦,我浑身不由自主的再次颤栗,但这次我无处可躲,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br>
    “罢了罢了,就算我讲的再差又能怎么样?出了这个门没有人会记得我,没有人会知道我在这里出过丑。”想通了这点,我的恐惧感减少了很多,身体也不再颤栗。</br>
    我深吸一口气,用一秒钟的时间回顾了一下昨天的框架。演讲稿?不需要准备,我今天就讲我自己的故事。我自己的故事是真实的,我总结的经验与道理是我相信的,这些都在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的骨头里,我把它们表达出来就好。</br>
    我吐出了刚刚吸进的那口气,清了清嗓子,开启了人生中最闪光的一刻。</br>
    我虽然已经记不太清具体的场景,但我记得那一场演讲被掌声打断了无数次。我还记得在支教结束后返程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他们很多人本来已经放弃考大学了,但是听了我的演讲后又重新燃起了考大学的信心和希望。</br>
    自此以后,我再也没以“没准备好”为借口逃避过演讲。我的借口表面上是因为追求完美,实际上是因为想逃避由“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果我克服不了这种恐惧,我一辈子都会活在准备之中,永远也不会有“准备好”的那一天。</br>

    2.所有人都出过丑

    没准备好=可以不去做=不做就不会露怯=不会被别人嘲讽,这便是“没准备好”这一借口的逻辑。</br>
    “过分在意外界评价”是我们产生“恐惧”情绪的源头。客观上来讲,“被嘲讽”是无法避免的。一旦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无论准备的多么充分,都会遇到计划之外的问题。在解决这些未知问题时,很大概率上会出丑,会摔跟头。接着就会有人嘲笑我们,而我们害怕的便是这些人的负面评价。</br>
    但是,这些人的评价我们根本不需要听。他们是平庸之辈,说出来的东西都是噪音。</br>
    为什么说他们是平庸之辈?因为真正能够把一件事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一路走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么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br>
    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把事情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与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尽管那些真正做对、做好的人有时也会给出负面评价,但这些评价通常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并不是为了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br>
    所以,我们没必要在意别人“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这些不正经做事的人与我们身处的世界不一样。我们何必在意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噪音?</br>

    3.知识要点

    今天的知识要点如下:

    • “没准备好”这一借口是为了逃避由“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 “非建设性负面评价”是由不正经做事的人发出的,这种负面评价是噪音,屏蔽即可;
    • 如果说演讲有什么最重要的诀窍,那就是:内容高于一切。而最好的内容则是:自己相信的真实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一样的借口(四)没准备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qd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