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0-05
《提问》杨澜,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3月,果麦文化上半年差不多同一时间,在网易蜗牛阅读和路金波的微博上看见在推新书,这本杨澜的《提问》。后面找了时间陆陆续续看完了正本,这也是我上半年看的最快所花时间最密集的一本书。题外话,蜗牛阅读的确好用,有激励作用。
杨澜和杨澜访谈录家喻户晓,这本专业性的书籍,让我惊喜之余担心会看不懂。
从提问的认知和准备,继而提问时的暖场和掌控度,到提问的不同场景,从中有不同的提问方式,譬如共情、假设、转场、阐述、质疑或婉语,还有伴随其中的语言的放空,最后如何结语。
采访的整体就像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转化为文字,对其语言,人物,神态亦或环境的整合就可以形成文学作品。个人以为,《提问》不仅补充了对小说创作的理解,还对于非虚构写作的素材收集有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提问的艺术对上日常沟通,让在有了别样的理解。
摘录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一般有四层:“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所以呢?”“还有别的可能吗?”
有效沟通:1.等等,你说什么?2不知道…3我们能不能至少…4我能帮什么忙?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任意外在形式。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和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提出了语言相对论,认为并非思维操纵语言,而是语言操纵思维。
暖场,是打破思维和认知冰封层的起点,一方通过主动参与式观察和行为,尝试与对方展开积极的互动,消除双方(提问者与受访者)之间的陌生、警惕乃至敌意,这正是应用于人际交往和专业访谈中的破冰原则。
我们的问题不应该是:我们能够交流吗?而是应该问:我们能够相互爱护,能够公正而宽厚地彼此相待吗?
面对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假设式提问,希拉里的回答同样精密,她先是以反问“不是吗?"主动出击,之后迅速将“如果”这个假设置入自己的回答中。
——批注:打破假设情景,拉入已方观点战局,简单表述。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拓展阅读:
“创意大师”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
《罗杰斯心理治疗》(The Psychotherapy of Carl Rogers)
《问题之书》(The Book of Questions)
悉弗兰西斯·福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