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一定爱看的极简北宋史(三):关于赵光义所推崇的文治,文治好还是

你一定爱看的极简北宋史(三):关于赵光义所推崇的文治,文治好还是

作者: 7536b2065537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22:07 被阅读0次
    当年北宋帝赵光义所推崇的文治,就是希望子民们如这般的喜爱书房与读书……要是我在赵光义时代我这般在书房好学的模样弄个左翼当当还是很有可能的……此处可能笑喷……哈哈,开玩笑的……

    对于赵光义而言,雍熙北伐的失败让他彻底意识到自己在武功方面是永远都无法与自己的哥哥相提并论的,那怎么办?搞文治呗!于是宋太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工程,同时不断提高文官地位,重文抑武。在赵光义时代,宋朝重文抑武的传统终于基本成形并逐渐成为影响大宋未来两百年国运的一项基本政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雍熙北伐时,枢密院还能凌驾于其他机构之上。

    然而当初是你要北伐,北伐就北伐;现在北伐不成功,转眼又要来打压。枢密院的地位从此开始衰落,自此之后,武将们再也没法骑到文官的脖子上了。

    赵光义尊文抑武的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在朝廷里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赵光义在朝廷里带头学习,宣称自己手不释卷,你们这些文臣武将也得加强学习!动不动还组织集体学习,然后和文武大员们交流学习心得。宋初的不少武将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我们熟悉的老将军杨业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这种氛围下,武将不得已也捧起了书。可是这书是捧起来了,笑话自然也开始多了,比如说,北宋初期著名的猛将党进。这位仁兄当年两败杨业,武艺高强,却大字不识一个。在宋太祖时期,这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相反太祖还觉得这样的猛将淳朴听话。然而到了太宗时期,这位猛将兄就尴尬了,不仅常常出丑,有时候掉两句书袋还掉不到正地方:一次党进去边关“防秋”,就是防备契丹人秋天来扣关,按照惯例,出发前需要去跟皇帝辞个行说两句。大家知道这位老兄肯定不行,于是赵光义特地排了个内侍去找党进说哎呀,党太尉要不咱们就算了您直接走了得了……

    然后某天努力读书后科举高中状元,于是就这样红袍加身了……嘿嘿!喜庆吧!开心吧!……这叫做善走上层路线……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

    不行!这咋能行!你瞧不起俺么!俺一定要跟皇帝辞行!

    ……那给您准备套词吧,您背下来到时候别出错了。

    于是到了辞行的日子,党进见到太宗,不出所料的忘词了!场面异常尴尬,正在大家都在拼命开动脑筋琢磨怎么圆场的时候,党进忽然抬起头大喊一嗓子:“那啥,我听说以前人都贼拉实在,皇上你注意身体啊!”

    大家全都一头雾水,侍卫们差点乐出声来——您死活要面见皇上辞行,就为了整这么两句啊!

    后来大家问党进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党进摸了摸脑袋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那啥,我总看见那群死秀才们在朝上掉书袋穷装,我也整两句,让皇上知道我也读书了……

    并且一直平步青云,一直感觉风平浪静……佛祖保佑的……

    在这种氛围下,武将们还能保持对文臣的压迫了么?

    其次,在大家普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赵光义开始重用文官。你看大家现在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吧?那既然学习这么重要,你没点知识文化,能做官么?那怎么才算有知识呢?科举啊!于是科举上来的官员得到了飞速的提拔,甚至一些官员都主动参加科举,为自己谋一个出身。科举官员提拔的速度之快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取得进士身份之后最快十几年就能做到宰相,差不多相当于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十年干到国务院总理!赵光义手下做过宰相的九个人里就有六个有科举出身,就连主管军事的枢密使也大多是文官出身。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大凡有点出息的人全都以读书中举为终极人生目标,谁还拼死拼活去当兵啊。

    最后,赵光义创造性的改革了宋朝的官制。他将官、职和差遣分开,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赵光义的构想中,“官”代表一个级别,用来确定一个官员的等级与薪水;而“差遣”才是这个官员的实际职务;其中最妙的就是这个“职”。这是一个完全用来给文官贴金的荣誉头衔:宋代馆职指的是专门在崇文院——差不多相当于中央图书馆兼档案馆的这么个地方——供职的文学士们,这个供职的门槛相当之高,需要经过专门的选拔才能进入。如果一个文官不在馆内工作而获职,就叫做“贴职”,而这个“职”也就理所当然的被视为一种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的荣誉头衔了。我们来举个例子,以大家特别熟悉的包拯包青天为例,他的正式头衔是“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右司郎中”,你大概可以将其理解为“正教授、北京市市长、正部级”,其中,龙图阁学士是包拯的“职”,权知开封府指的是他的“差遣”,那个右司郎中则是他的“官”了。

    祈祷一切好好,以史为鉴可以少走些弯路,早些成功……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文官们是要面子有面子,要权力有权力,而武将们的权力和地位则被不断打压,文武大臣之间的层次差距开始显现了出来,北宋的士大夫统治也变得稳固了

    原本天下一统之后就该休养生息,而赵光义三番五次的折腾则让大宋朝元气大伤。作为一个农耕社会,最能反映出一国国力大小的东西莫过于人口与土地。太祖皇帝开宝九年的时候,整个大宋有人口309万户,垦田2950多万亩;而二十年后的太宗至道三年,人口才有413万户,垦田3125多万亩。这个人口增长数量可以说只能用龟速来形容,而赵光义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能再折腾了这个道理。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不折腾就不折腾了?别忘了你的西北还有一个李继迁呢!

    未完待续……想了解更多历史,敬请后续关注!

    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一定爱看的极简北宋史(三):关于赵光义所推崇的文治,文治好还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sh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