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觉得幸运和奇怪的事情,就是暴躁浅鄙如我,怎么生出这么一个敏感细腻的儿子。我脑子里缺一根念旧情的弦,旧的同学不来往,旧的日记全烧毁,过去的日子都尽可能地斩断联系,尤其负面消极和曾经带给自己羞辱感的物品。仔仔不一样,他是个真正的有感情的人。
当初跟风断舍离的时候,我裁剪自己的东西不够,瞄准了仔仔的小旧衣服和看起来太幼稚的玩具,认真遵守断舍离的纪律——不丢别人的物品——让三岁的仔仔自己决定哪些要丢,我则两手拎好打开的垃圾袋蹲守在旁边,一边不断劝说仔仔怎样做选择,玩具拿出去放在指定地点之后会怎么样,别人拿走的会这样,拿不走的会怎样,就差细致说明回收再利用的具体步骤了(实际上这一套我还是做了,买了很多关于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的翻翻书),一边看着盈满泪水的仔仔艰难地做出我想要的选择。
现在想来真是残酷和可怕的妈妈,玩具哪里有什么过时不过时的呢,只要他喜欢的永远不算过时。虽然仔仔拥有大量的物品,在我看来是大大超出预料的物品(当然是跟我小时候相比,可能比起其他孩子仔仔也不算多),超出了我的掌控范围,然而就如蔡颖卿书里提到女儿的pokkie和几次三番搬家的大书桌,物品承载着回忆,我没有看重这些玩具和仔仔一路走来互相伴随的故事,只是简单地当虚拟的数字对待,希望它们的数目快速削减。
仔仔爱车,每次逛街最想买的永远是车。仔仔爱书,爱碎纸片,家里随手画过的草稿纸永远是不能丢的;出门总要捡石头捡树叶,花花草草松果树枝都是要保留在家里的,甚至大青虫、甲壳虫都有专门的盒子保留着;仔仔保留雪糕棍儿,珍惜画画洗完笔刷的颜料水,喝空的饮料瓶装了各色总计六七大瓶……从来不想跟朋友分开,搬家前楼下的小丫头是两年前选中的结婚对象,还记着她的名字,宝盒里留好了一只捡来的真戒指;自驾回老家两千多公里,打电话请奶奶一定把他睡觉的大兔子带上飞机(奶奶真的随机带了回去);淘气的小妹妹拿木槌敲了他的头,哭了一会儿,只是挠了妹妹的脚心作为惩罚……
小小的仔仔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舍不得”,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不耐烦地想,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舍不得的东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抛弃包袱怎能轻装上阵。现在,我能先缓一缓再做决定了,有舍不如不入,念旧情是多么温润和有情调的事情,相比仔仔,我就是一个机器般冰凉的存在吧!长此以往,一定是冰凉的我消磨掉仔仔对物品的热情,大于他影响和改变我的力度,终究变成机器家庭,真是可怕极了!我学画画不就是为了锻炼自己变得敏感细腻么,孩子的情意该是多么宝贵的资源啊!此情不可负,不可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