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我妈还有6个孩子们,一行8人前往嵩山。2013年我和同事爬过一次,那时候人很少,不知道怎么爬上去的,印象里觉得不难一样,所以他们提议爬山时,我也附和着要再去爬嵩山,心中坚定着想要到达峻极峰。
开始了登山之旅,很快我们几个就走散了,我自动减慢脚步陪着我妈登山。70多岁的老太太,一开始也是劲头十足,走起路来步伐轻盈,孙子给她买的登上仗拿在手里都不用。后来随着台阶的密集还有陡度的增加,她明显的体力下降,慢了许多。我从旁鼓励着:“没关系,您能爬多少爬多少,不着急,慢慢来。”我还说,“你走到这里,已经超过了不少的年轻人,很棒了。”又说,“您看这位老人家跟您年龄差不多,你们走的都很带劲啊,还有这位休息的阿姨,你比她大六七岁呢,她的体力明显没你的好。”就这样走走歇歇,我妈走到了第二个站点1830米的峻极宫,明显达到了她的体力极限不想再继续了,我尊重她的选择,让不想上去的小侄子陪着我妈,等着身体不舒服的大侄女一起,她们选择了返回山下。我和另外的两个侄子侄女一起继续向上爬。还有两个侄子侄女在前面马上要冲顶了,就这样我们分了三队。
最早上去的侄子用了两个半小时到达了顶峰,第二个达到的侄女用了3个半小时,而我们三个用了4个小时上去。中间大侄子腿抽筋也想放弃,我鼓励他都走到这里了放弃有点可惜,休息休息再试试吧。后来他跟上了,一直登上最高处。虽然腿酸难耐,但我内心没有想放弃的念头,只想着登顶,让孩子们也爬山去,不虚此行。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在痛苦向上爬时,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直到我们体力差不多耗尽,再下山时,感觉到下山真的不容易了。腿抖的像筛糠,膝盖痛的不行。途中一波又一波的人在上山或下山,我就在想,“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爬山?这可真是花钱买罪受了。”与我而言,谈不上爱好,只是喜欢有人一起做一件事。10年后再次爬山,在顶峰打卡记录一下,不会有再一次的爬山了,所以想坚持。与他人而言或许原因也各有不同很喜欢网上的一段关于登山的描述:
“登山是一种甜美的苦役。登山运动在开始的时候普遍洋溢着英雄的浪漫主义情结,但一个成熟的登山者从来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山的征服。就像马诺里在上个世纪说的话:我征服了什么?我什么也没有征服,我只是征服了自己。”
王新喜分享第1246天约练510咨147次读书799天2024年5月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