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坚持日更的时候,每天无论如何都会找出一些话题,怎么样也要写够一百字,帮自己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字,打了一些写字的基础。这种坚持练习对一个有心写作的人其实是很重要的,数量的增长一定会有质量的缓慢提升,哪怕是刻意的,也能找出几篇打动自己的文字来。后来,因为网络延迟导致断更了。六百五十天的更文突然断掉,便很难再聚拢心劲儿开始新一轮日更。于是,从此之后三不五时就不再写文。从表面看,是断更引起的泄劲儿,其实,要写的能写的东西,从童年到中年,从小学到大学,从初入社会到临近退休,从娘家到孩子,从发小到知己,从天气到街景,从心境到感受,都写过了。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两点一线的模式,其实好像我也真的搜罗不出来什么了。
一直在输出,常常绞尽脑汁掘地三尺,为了练习写文堆砌咸淡话,写东西的素材多局限于自己,眼界很窄,而自己的思想和智慧都特别有限,觉得脑袋里已经枯竭了。
很多年时间没有持续地、用心地看过几本书,输入严重不足,在一次次勉强的更文里分明感受到内心的匮乏和空洞。
前一段连续刷到关于艺术家木心的视频,1971年44岁的木心被诬陷入狱,坐牢期间受尽折磨,断了两指,很多人以为他会在暗无天日的牢狱里痛苦不堪,木心却用受伤的手指在写交代材料的纸上偷偷写下65万字的小说和曲谱,他说自己白天是奴隶,夜晚是王子,这种乐观优雅的生活态度贯穿他的一生。他出狱时已经家破人亡,物是人非,但他眼睛依旧明亮澄澈,脸上没有一丝抱怨苦难,只说诚觉世事皆可原谅,可又不知道该原谅谁。2011年,84岁的木心在乌镇逝世,尽管他的人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祸害和波折,但他一直乐观地面对生活。陈丹青曾经问他怎么成为艺术家,木心说,吃了再多的苦,也要笑着活出人的样子,不疾不徐,做自己想做的事,缓缓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视频后面有很多人推荐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我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人,但是这样的介绍和强烈推荐一下打动了我,立刻下单买了上下册的这套书,后来又买了补遗部分,决定一字一句安安稳稳看看书充实自己。
对于我来说,学习和写作似乎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更不曾有过什么具体的目标,只是,喜欢且愿意做,能有恒心坚持做些什么事是对自己的一种交待,是对以前的自己做什么都半途而废的认知的一种颠覆,我需要这种行动证实自己没白活。
看到布封面的三本书放在眼前,心里觉得格外舒服,属于一个人的一种欢喜,有一种重新开始一件事的热切和冲动。活着不是行尸走肉,需要时时刻刻丰富和营养心灵,把仅有一次的这一生其实是所剩的少半生用心装扮得美丽一些,生命最终都将终结,但走过去的这条路一定是要有点意义的。
刚好是一年中自己的一个节点处,从读书这件事开始吧。锻炼身体,身心健康。每一天都比昨天做得更好。很简单,却也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