赟芸: 十日记
我是在读书营报名截止前的最后一天,才准备加入的。之前犹豫不决,内心挣扎了好久。唯恐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连长故小白,临最后推了我一把,我决定放下内心的恐惧,决定尝试一下。这些恐惧源自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源自于自己无能,而又给自己冠冕堂皇的借口。在临门一脚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脸皮是用来踩的,干就行了!于是开启了这对于我来说,这几年最紧张的十天。然而当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所有的困难和障碍,是自己内心想象。不去做,怎么会知道结果呢?虽然文章并没有获得优秀,但是请允许我和之前的自己比较。
这十天每天早上大脑潜意识里给自己设置了闹钟一样,每天早上四点一刻左右,自然醒,然后开工,这样一般会上班之前完成,如此我便可安心的工作,否则到了临近点慌乱不堪,反而出现焦虑!这是我丧失了多年的习惯,以前上学的时候,我都是完成作业,在开始玩耍,然而工作了,却慢慢丧失了这种良好的习惯。这说明我其实是一个靠外在驱动的人,而非是一个具有良好自律的人。打破了我以往对自己自律的认知。我一直以来工作任务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完成。一个自律的人,是可以摆脱外界的监督,自己约束自己,主动而非被动的去做事。
目标的设定。我设定了每日完成读书营清单任务的目标,暂时放下能量按钮,和每日剽悍,但是看到其他小伙伴,都还在努力同时完成这些任务,我反思自己,我真的没时间去执行这些任务了吗?其实不然,抽出半个小时,还是完全足够的。这是哪里出问题了吗?我想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对于自己还是不够狠,目标设定的仅仅是完成,设置目标的原则应该是困难但是可以完成,达到极致,方可行。
2)对于时间的感知力比较差,第一天,因为摸不清状况,浪费了大量时间,但是后续,爬到正轨上时,其实就可以调整自己,完成平行任务。
3)把目标当任务,当指标,而非成长。这像奕晴说的,这是作品还是作业呢?比如说,我打算今天挣100块,如果我很快就挣到了,但是我还有很多机会挣到500块,我估计我会放弃,因目标达成了嘛! 我想所谓极致践行,就是要多做一步,多走一步,多前进一步,这样就是一份自己的作品,而非作业。所以能够把被动的任务,转换成主动的想法,结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关于选书 。选书确实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能力。以前都是自以为是的随意选,或者随大流。这十本书,有一半是因为自己喜欢的专栏作家推荐的,而自己在书店选的几本书,读起来,很简单,但是内容却不是那么丰富。选书是一种审美能力,也是一种自我辨识能力,辨识自己的需求,自己的不足。别人所说的好,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不能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所以平时要多逛书店!
输出的重要性
看书,写作,复述,应用,困难呈现阶梯式上升。我们看的书少吗,不少,但是大都还给了作者,仅仅只是一本书的过客,你不为它驻足停留,它亦不会多看你一眼。这十本书里,有一本书是我之前出差时,看过,然而再翻一遍,却依然面孔生疏,但是当我把一些观点梳理了一下之后,却发现,印象比之前深刻很多。这种清单体,就是最好的总结作者观点的方式。复述,一开始,关于录音,我的想法是,放弃直接朗读,然后自己复述,发现时间太长,于是我就放弃了,其实想想,还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努力熟练了,总会实现!所以依靠输出才是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
看书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而我们陷在这个简单的环节,不愿意去挑战困难的事情—写作,看似在努力,实则是做无用功,所以努力往前走一步,会面向更好的自己。
写作能力
对于干货满满的书籍,发现十条,800字,完全写不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都是别人的观点和文字啊!自己尚未形成真正的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文字。其实挑出十条,很简单,但是把这十条按照自己的文字写下来,却总是觉着表达力不够,看到别人力透纸背的文字,自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所以写作能力必须一步步提升,看了,写了,说了,用了,才是终极目标。
一开始,觉着十日漫长无边,结束了,却发现转瞬即逝。结束后,没有想象的轻松感,而是一种内视自己后的匮乏感。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的!
接下来,我会保证自己至少每天500字的,输出,把写作这做神坛拉下马,撇开质量,先写吧!
反复去阅读之前觉着好的书籍,然后去践行书中所说的方法,尤其是把时间当朋友和非暴力沟通这两本书。
把目前屯的书,看完,然后按照清单体的格式,先输出总结,筛选自己觉着比较好的观点,在反复去读这些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