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丨理解孩子的感受,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教育丨理解孩子的感受,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作者: 董小妹的船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22:02 被阅读0次

    在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偏科,立马头就大了,尤其是当学生偏的是数学、语文及英语等主科时,感觉会更糟糕。

    这种情况,家长第一反应通常会问孩子,怎么回事啊,为什么这科成绩考的这么差?

    孩子通常会说,某某老师讲课枯燥,没意思,或者不喜欢某某老师,不喜欢上他的课。

    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得到两个信息,一可能确实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让孩子不喜欢学习某门课,二可能是孩子本身对该课程没兴趣,把老师当挡箭牌。

    当孩子第一次跟你说不喜欢某个老师的时候,你要警惕了。

    假如你没在意,当成孩子随口一说,不去理会;或者对孩子说,你不喜欢老师能怎么办,又不能给你换老师。

    那后果可能是,孩子在该老师那门课的成绩单会让你大跌眼镜。

    因为家长的忽视或者不理解,会让孩子很沮丧,他会想办法引起你的重视,比如故意考出很差的成绩(也有可能不是故意,是真考得差),这样,你就会重视孩子对你说的话了。

    针对这两种情况,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步,先理解孩子的感受。成熟的父母,在了解到孩子的问题时,一般不会在第一时间帮孩子处理问题,而是会先理解并反馈孩子的感受。

    这一点在朋友和配偶之间,尤其常见,有时候我们向朋友或配偶诉苦或倒苦水时,他们一般倾向于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但其实我们知道,我们想要的无非是他们静静的倾听和理解,而不是建议。当他们提出各种解决办法时,反而会让我们感觉更加沮丧和孤独。有心理咨询师说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其实在亲子关系中同样适用。

    当孩子的感受得到理解,他会敞开心扉跟家长说更多,他不喜欢某个老师可能是因为一次老师当着同学的面,批评自己不注意听讲,让他自尊心很受伤;或者因为某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说了几句等等。当内心的感受得到理解,孩子是可以认识到自己是否有错,并主动找到改善的办法的。

    第二步,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础上,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孩子通常是愿意听家长建议的。假如孩子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某门课的话,可以告诉孩子,老师讲课是老师的事,学生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要让老师影响了自己对课程的学习。

    是否喜欢某门课,应该是自己对课程的选择,不应该由老师决定。如果自己不喜欢这门课,对老师没有影响,但会影响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后面的考试,所以学习是自己的事,跟老师无关。相信孩子可以理解的。

    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曾写到,当父母给孩子充足的爱和探索世界的自由,孩子通常更容易发展成“成为自己的人”。

    自己的行为受自己内心驱使,而不是受别人影响。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的话与大家共勉,乔布斯说: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针对第二种情况,孩子自身确实不喜欢这门课,同样要先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倾听或探究背后可能的原因。

    如果孩子其他课程都学的挺好,那一定不是智力问题,可能是认知方面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做好引导,避免因为不正确的认知而不喜欢某门课。

    比如,笔者侄女读六年级时开始住校,在分宿舍时,她非常担心被分到混合宿舍,我告诉她,我读初中就是住的混合宿舍,感觉挺好。

    侄女诧异的问我:“姑,你跟男生住一块?” 我听了哭笑不得,原来在她的脑海,混合宿舍是男女生混合住,当我告诉她是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女生混合住宿时,她不再担心和焦虑了。

    所以,老师和家长在合适的时机,给予相应的引导也是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丨理解孩子的感受,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bm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