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

作者: 小妮日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12:58 被阅读0次

    这几天悲观的情绪变得多了起来,就连做梦都夹杂着伤心的别离。

    自己的情绪还是无法有效地控制,尤其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想到若干年后该怎样措手不及的面临生离死别。

    一直以来,我们对生老病死常常持有回避的态度,生怕会成为别人的累赘。

    但是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那么如何面对生命的枯萎,如何与这温暖的世界优雅的告别,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最好的告别》这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他是一个医生,他见证过很多生命的离去,他告诉我们,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告别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衰老是我们的宿命,死亡总有一天会降临。

    每一个凡人如何优雅地与这个世界告别,现在医疗又要如何安顿一颗颗不安的灵魂呢?

    随着现在经济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是把生命的余日交给医生。

    在极尽全力的抢救过程中,几乎会花费整个家庭的积蓄,导致日后的生活质量大大的降低。

    最重要的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却没有机会跟自己的至亲说上几句话,再看上几眼,便仓促的离去!

    反而,选择在家里告别成了一种奢侈的想法。

    近年来愿意从事和研究老年病的人越来越少,收支的不平衡,每天面对死亡,让更多人选择转行。

    每年,在美国近百分之六十的老年人因为摔跤,而压垮了骆驼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原因竟是因为,人老了以后无法弯腰够到脚,长期的不洗脚和对脚的不关注,生了脚疾。

    这时候摔一跤足以致命。

    在衰老之前与健康相伴,生活愉快。

    然而在某一天,健康会像被推上至高点一样迅速下滑。

    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而我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难有精力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也许养老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老人看来,那只是老人们的监狱而已,去了就是等死,没有希望,与世隔绝,对此十分抵触。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养老院呢?

    在老人心中的关键词是“家"。

    在“家”里,他可以决定怎么安排时间,怎么分享空间,怎么打理自己的物品。

    这些在“家”以外的地方是决定不了的。

    这种对自由,被尊重的渴望,是老人们最需要的。

    文中提到的一个案例:威尔逊的妈妈由于毁灭性的中风,不得不被送进养老院,每次威尔逊去看望她时,妈妈都要求带自己离开这里,不想做这里的“犯人”。

    威尔逊决定自己来发起改变养老院,在他一步一步排除很多障碍后,开辟了名叫‘帕克之地’的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新型“辅助生活中心”。这里不是养老院,这里是家,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找到帮助人员,其他人进门必须敲门。

    自由度,隐私度很大。

    如果你问万一有老人躺在里边一睡不醒怎么办?

    而帕克之地的理念就是即便发生了这样的事,那也是这个老人自己的选择。

    要允许老人冒一点风险。

    因为这样,他起码能有尊严地走完这段旅途。

    就是因为这种人文关怀,帕克之地到开业的时候几乎瞬间就住满了人。

    里面没有一个人被称为病人,他们都是房客,并被作为房客对待。

    生活满意度一直都很高。

    帕克之地越做越大,直到被一个大机构收购,因为害怕风险,大机构又把它变回了传统的老人院。

    令人欣慰的是,还有人没有放弃对此的探索。

    一个叫托马斯的医生,接任某家养老院的主任一职。

    考察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养老院缺失的元素乃是生活本身。

    他试着注入一点活力。

    “两条狗,四只猫,一百只鸟发放到每个老人手中"

    由此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开始了。

    他们给每只鸟取了名字,并且每天喂食,跟鸟儿们说话,人们眼睛里有了亮光,不再是等死的眼光涣散,他们苏醒了,活过来了。

    一个人的责任感,存在的价值,增强了他活下去的动力。

    在人生最后一刻活得有价值,意味着没有厌倦感,没有孤独感,也没有无助感。

    那当我们面临重大疾病的时候,是该努力医治,还是放弃治疗呢?

    本书作者阿图经过大量案例研究发现,经过放化疗和过多医疗干预的患者寿命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延长,因为放化疗以后,身体和精神几近崩溃。

    反而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痛苦的患者活得更长。

    面对浑身插满管子,消瘦的已经面目全非,认不出是谁的朋友或者家人。

    他们已经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躺在冰冷床上的一个物体。

    在阿图父亲70岁的时候,被查出脊髓长了肿瘤,这时阿图找来了两位最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咨询,一位建议立即开刀做手术,其代价就是可能四肢瘫痪。

    另外一位医生建议,应该等到他父亲觉得自己不能忍受,想要考虑手术时再做手术。

    于是阿图跟父亲商量,虽然查处了脊柱瘤,但是依然可以自由的打球,可以工作。

    接下来整整四年的健康生活,这种幸福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但该来的还是要来,他在打网球的时候,球拍飞了出去,他手指的抓握能力丧失了,父亲变得很沮丧。

    他们来到了生命的岔路口:”爸爸,你觉得手术时间到了吗?如果恶化的话,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有愿意做那些取舍呢?”

    父亲只是说:”是该手术了,但请不要让我那么痛苦!”

    手术之后恢复的还不错,有生活了好多年,直到最后情况不可逆的时候,把父亲接回了家,采用了不让父亲痛苦的姑息疗法。

    疼得厉害,就打吗啡,再疼,再打。

    一家人越来越珍惜最后互相陪伴的日子。

    互相聊天,爸爸交待了好多事情,最后爸爸坐在自家的花园里,安详的离开了。

    阿图把爸爸的骨灰撒到了恒河里,完美的告别。

    生命是一条单行线,生老病死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姑息治疗的诞生把这种思考带入到垂死的病人中,它并不是安乐死,它是对生命的极度尊重,让你好好的活到生命的终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生死这件事值得我们研究,值得我们提前准备和预防。

    我们相信,到那一天,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告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bu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