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首诗开始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有位瓷塑“顶流”何朝宗,他的作品极具感染力并具有鲜明的风格,看过的人无不称赞,中国当代诗人舒婷就曾在参观何朝宗的瓷塑“滴水观音”后有感而作《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
满脸清雅澄明
微尘不生
双肩韵律流动
仅一背影
亦能倾国倾城
人间几度疮痍
为何你总是眼鼻观心
莫非
裸足以将大悲大喜踩定
我取坐姿
四墙绽放为莲
忽觉满天俱是慧眼
似闭非闭
既没有
永恒的疑问传去
也没有
永恒的沉默回答
天空的回音壁
只炸鸣着
滴
答
从何朝宗指间坠下
那一颗畅圆的智水
穿过千年,犹有
余温
舒婷以自己的视角描写了观音像澄明的脸颊和充满律动的双肩,突出了瓷塑的白净与线条的流畅、自然。
瓷塑的观音既是艺术品也是宗教人物,诗人将两者融合,从瓷塑本身过渡到宗教,又从宗教过渡到艺术哲学,不同层面在对比和交融中突出了艺术的美感,这样的美感不仅来自视觉,更来自人类精神世界的充盈。
明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渡海观音像丨故宫博物院藏"人间几度疮/为何你总是眼鼻观心/莫非/裸足以将大悲大喜踩定/我取坐姿/四墙绽放为莲/忽觉满天俱是慧眼/似闭非闭/既没有/永恒的疑问传去/也没有/永恒的沉默回答"
从眼鼻、裸足到“裸足以将大悲大喜踩定”是舒婷的想象和感悟:人间疮痍满目,观音是不是已经达到无喜无悲的境界,不再顾及凡间俗事了呢?当“我取坐姿”时,便觉四周莲花绽放,漫天似闭非闭的慧眼,我既不追问关于永恒的疑问,也不寻求终极答案。
明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像这永恒不仅来自宗教,更来自艺术。
"只炸鸣着/滴/答/从何朝宗指间坠下/那一颗畅圆的智水/穿过千年,犹有/余温"“智水”既是对水的美称,也是佛教弟子入门时的灌顶之水,这水是自然之水,也是禅意之水。何朝宗指间的智水就是诞生于他手中的滴水观音,即便那一声“滴答”轻盈,但现在听来却是炸鸣的,只因这艺术的感染力承载了千年的禅宗哲学和何朝宗的瓷塑技艺。
现实艺术品和想象的结合,诞生了这样具有意境的诗歌,其根源来自何朝宗的灵巧双手,来自千年积淀的陶瓷文明。
“顶流”何朝宗的瓷塑魅力
宋代,德化瓷塑就有比较丰富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明代是德化白瓷发展的黄金时代,特别是人物雕塑艺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著名的雕塑家有何朝宗、张寿山等,其中以何朝宗的作品最为传神。
关于何朝宗的记载不多见,他虽然是古代杰出的匠人,但也不如当时的人们对待画家那么重视,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记载中,何朝宗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陶瓷像”。
据《福建通志》 记载:“ 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 善陶瓷像, 有僧迦大士,天下传宝之” 。此外,《晋江县志》记载:“ 有何朝宗者,善制陶像,人争宝之。”
明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像丨故宫博物院藏我们可以从记载中看到何朝宗不仅善于制作瓷塑,而且作品大受欢迎,人们都以其瓷塑为珍宝,可见他的瓷塑技艺之高超,对作品有严苛的要求,这或许是他的作品传世量精致而少的原因之一。
何朝宗的瓷塑自成一派,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以神仙、佛像为主,将宗教与艺术完美的融合是其作品特点,其瓷塑以白中泛黄、温润如玉的德化“猪油白”为材料,带着浅浅黄色的暖色调。人物瓷塑看起来更温暖、慈祥。
明 德化窑何朝宗白釉观音丨湖南省博物馆藏观音侧坐于蒲垫上,发髻高盘,双目下视,微露笑意,神态端庄慈祥,外罩连帽披风,风帽遮头,衣褶线条, 飘逸生动, 仪态宛然, ,像背后有葫芦形印,内书“何朝宗”字样。
在衣服纹理的制作上,何朝宗从盛唐吴道子的豪放风格中汲取灵感,衣袂结构不仅疏密有致,更具吴氏“八面如塑”的强烈立体感,这种通体不施色彩、富有立体感的衣袂塑造和飘逸虬劲的风格,极具“吴带当风”的韵致。
明 德化窑何朝宗塑渡海观音立像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这座观音像,釉质莹润,头微低,圆形脸,五官饱满立体,发髻高盘饰花箍,容貌温婉,双目下视,鼻直小口,微露笑意,神态庄重慈祥,身穿长裙,外罩连帽披风,风帽遮头,衣褶流畅,随风飘动。双手交于腹前,跣足而立,足下是海水飞溅浪花翻卷的滚滚波涛,仿佛飘然于海上。
服饰的线条和褶皱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自然流畅,整体既有仙气,又有人间烟火气,特别是观音的手势,很有生活气息。
明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丨天津博物馆藏观音双腿交叉而坐,右腿置于左腿上,发髻高盘,头微低,双目下视,神态端庄慈祥,一手扶物,一手自然搭在右腿上,胸前带有项链,衣服系结,慈眉善目,端庄闲适。
这些瓷塑不再是庄严肃穆的形象,虽然端庄娴雅充满仙气,但也能看到普通人身上的影子,温润如脂的釉色,似乎让人能感觉到,观音丰腴而富有弹性的肌肤散发出来的沁人体温。
明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坐像丨重庆博物馆藏何朝宗的佛像源于宗教却不拘泥于宗教,加上人间的世俗,让人在仰慕时有亲近之感。以何朝宗为代表的德化何派瓷塑艺术为德化作出了贡献,更是今天艺术继承、借鉴与创新的不竭源泉,这样伟大、精致的作品使后人在欣赏中寓有创造,在创造中也寓有欣赏。
网友评论